网络收养存在诸多隐患亟待加强监管
近期各大媒体追踪报道了一起重庆网络贩婴案件,这个网络贩婴交易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婴儿领养信息,不法“中介”透过网络实行两头骗,一个婴儿开价七八万以此非法牟利。这则新闻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网络收养这一“灰色地带”也曝光在大众的眼球之下。网络收养因平台的特殊性缺乏相应监管,存在存诸多隐患。主要问题如下:
1.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不婚不孕不育现象增多。网络收养现象的背后是蓬勃的收养需求,快节奏、生活压力加大的现代生活,导致家庭出现不孕不育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根据国家卫健委等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的不孕不育率已超12.5%,不孕不育者达6000万左右,且在不断攀升中。巨额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民间收养需求巨大,这让明码标价的收养现象在网络上滋生。而隐藏在不孕不育背后的是不婚的问题,根据恒大研究院的报告。中国结婚率2013年见顶后持续回落,晚婚晚育现象日益突出,2013-2019年中国结婚对数从1346.9万对持续降至947.1万对,降幅29.7%, “婚都不结了,怎么生孩子”。
2.正当收养程序复杂严苛,难以满足井喷的需求。我国收养法对于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条件规定较为严格,办理合法收养的程序严苛,收养行为只有符合法定的条件并履行了法定的程序才能够有效,其中向民政部门登记收养是收养关系成立的必经程序,此外还有年龄、抚养能力、身体状况等诸多实质性审查。从正规渠道领养孩子,大多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单一收养类型和复杂的收养程序,另一些收养人选择了非法收养的渠道。此外,我国在收养制度上还缺乏收养审查程序和事后监督机制等关键内容。
3.网络收养缺少监管,为灰色产业提供了温床。违法分子在网络上关注和发布收养和领养信息,不需要任何审核,且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监管;发布信息的网络平台、民间机构也没有相应准入机制。这就导致了送养方和收养方的条件、收养意图无法得到验证和把关,存在极大的风险。此外,我国相关法规对网络收养如何定性和相关规范还未及时更新,导致网络收养游离在监管之外。
为此,建议:
一是简化收养办理程序。及时修订完善《收养法》,调整现行收养制度,畅通合法收养渠道,提供更多收养办理方式方法,如办理收养公证、收养备案等,以回应民间收养需求。
二是加强网络收养监管。及时将网络收养纳入规制及监管,解决网络收养的合法性问题。建议地方政府成立网络收养整治小组,加大网络儿童拐卖执法打击力度,规范民间通过网络进行收养的行为,保障收养方、被收养方和儿童的基本权益。
三是引导全民共同治理。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及了解收养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普及收养知识。同时,建议由政府、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网络收养信息平台,强化信息审查,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引导群众监督。
(作者系民进会员,江苏武进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