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直播行业乱象亟待整顿
“吃播”的泛滥曾引起国家的重视和整顿,但在直播行业,游戏直播才是真正的大头,无论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体量远大于“吃播”, 以专注于游戏直播的虎牙直播平台为例,该平台有3亿左右注册用户,80万左右的活跃主播,其中拿到虎牙工资的主播就有10万人左右,而成长期的青少年是观众的主力。在“吃播”中存在的问题,游戏直播中同样存在,甚至更为严重,一些直播间里充斥着各种不良行为:主播出口成“脏”、打擦边球,以游戏胜负为博彩对象的变相赌博行为,诱导粉丝实施网络暴力等行为层出不穷,而监管者仅仅是直播平台自身的“超管”,种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挑战。
问题:
1.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一些游戏主播开播本身就是看上了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收益。美食主播、歌舞等才艺主播起码需要从业者有真本事,但一些游戏主播只要买个挂(指用作弊器提高游戏技术),脸皮厚点就可以开播。“十个主播九个挂,还有一个正在下”说法进一步说明了行业门槛非常低,从业者为了利益可以违背游戏规则,所以他们直播时传递的价值观大多是庸俗、负面的。
2.行业内部竞争环境恶劣、无序。游戏直播行业遵从“流量为王、胜者通吃”的生存之道。游戏主播想出彩必须得有一个点迎合观众,为此部分主播加入直播公会、打造卖点噱头,甚至用出格行为(色情、暴力等)收获流量、粉丝。
3.追惩机制轻微。一些大游戏主播直播时出现出格行为后,会遭到房间超管等管理人员封禁,但绝大多数也仅此而已。这其实是当下直播行业的通病。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平台如果封禁了大主播,这些主播可以转场去另一个平台。近日,有媒体报道说,一些上了黑名单的主播,可以换个小号出来继续直播,这也暴露出对一些违规主播的后续监管不严现象。
为此,建议:
1.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游戏直播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从业人员规范引导。一是相关部门加强对直播行业的监管,出台相应的规范细则,要求直播平台、直播人员遵守;对于平台出现的不良现象,应责令其整改;对于出现严重违规行为的,应做出相应的处罚;鼓励观众对直播平台的不良现象进行举报。二是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引导。将过去的事中、事后管理前移,通过将培训内容前移,引导粉丝量大的头部主播,积极直播正能量内容。组织线下活动,引导头部主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例如扶贫、教育等,提高这些主播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于大量拥有中小规模粉丝量的主播,加强正面案例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2.分级分类管理直播账号,观看直播视频应符合相应的年龄要求。一是制定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可将主播分成带货主播、非带货(秀场)主播、游戏主播等不同类别;积极探索实施主播积分制,通过平台监测,对主播的直播内容实施打分,分值较低的话,就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二是对于观看直播的观众,也应符合年龄要求。建议注册直播平台账号需要实名认证,观众应达到法定年龄要求才能注册、观看直播内容;未达到年龄段的观众需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方能有选择的进行观看。
2.直播平台应加强行业自律,对主播履行更严的监管责任。主播平台应出台自己的用人管理规定,提高主播从业准入门槛,平台采用实名认证的方式,在主播注册的时候对其资格进行审查;平台应优先聘用信誉良好的主播,对于一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的主播应纳入黑名单,永不录用;对现有主播的行为应进一步有效管理和规范,逐步建立信用机制。
(作者系民进无锡市委会主委,无锡市政协副主席金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