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一水 汇涓成流
——民进金沙教育支部陈耿
聚沙成塔,聚水成涓。我愿为一水,汇涓成流,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已的力量。
精准扶贫、教育助力
民进金沙县教育支部成立于2013年,因为组织的信任,我担任主委。深感责任重大,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求,深入到乡镇去调研。发现虽然身处一个县域,农村与县城的差距还是很大。如果不从教育抓起,城乡就无法统筹发展,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全面小康目标就无法实现。我们支部班子成员一起商量,出台了教育扶贫五年行动计划。一是深入边远乡镇开展送课示范带教,提升边远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二是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提高边远学校的班级管理水平。三是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四是每个会员结队帮扶一名贫困学生。三年来,我们组织深入茶元、马路、清池、化觉、桂花等8个乡镇开展活动共9次,上公开课81节,培训班主任 900人次,培训家长2400人次,结队帮扶学生44人。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场面。通过活动开展,储备了一批优质的,能讲会做的优秀教师团队和家长培训团队。又感染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积极申请加入民进组织,壮大了我们的队伍。在部分乡镇开展家长培训,因为培训切合实际,贴近生活,出现了超时都无人离开,讲座结束后追着我们问这问那的感人场面。
精准扶贫、用情用心
根据中共金沙县委的统一部署,金沙民进参与化觉镇和平村的精准帮扶任务。在民进金沙工委的组织下,每两个月我们都要到联系的和平村走访,帮助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支持发展,助力贫困户如期脱贫。
在第一次的走访中,我了解到贫困户张华亮的大女儿张世霞因为家庭贫困,本该读初二却辍学在家。这孩子看起来也挺聪明的,这样辍学在家,按照农村的习惯,或许两年找个婆家一嫁,不就毁了吗?此时,我想到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我还想到了“穷不读书,穷根难除,富不读书,富不长久”的良训。这孩子那怕将来能上一个职校,学一门技术,她的未来也许会比辍学在家好上几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停下走访的脚步,做起了张华亮的思想工作。可是纯朴的农村人怎么也听不进那些道理,反复只说自己贫困,供不起孩子。我说,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可以争取国家贫困助学金。可他就是一副不想麻烦人的样子,不作表态。没有办法,我只好要了他的电话离开了他的家......回到家中,我多次通过电话做张华亮的思想工作,终于在第三次走访的时候他答应继续送孩子张世霞去上学了。
其实这户人家也很勤劳。通过思考,决定帮助他发展养牛。协调草种,支持资金修葺(qi)圈舍,进行技术指导。目前,这户人家的孩子回到了学校,今年初中毕业,我又在当地职校为她预报了护理专业,民进会员,县中医院黎圣尧院长承诺孩子职校毕业后同等条件优先帮助她就业。养牛也渐成气候,存栏7头,脱贫也不是问题。如果在扶贫工作中不是这样用心、用情,或许,这个家庭辍学孩子就会不止一个了,返贫会成必然。
精准扶贫、聚力前行
从教30余年,对教育情结很深。身为市、县政协委员,在调研和走访中知道,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除了教育,还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参与。边远乡镇、贫困家庭对物资、资金的需求还是有的。但我就一老师,微薄的薪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个时候,我又想到组织。因为有省委、市工委、县工委,有左主席以及所有民进人的鼎力支持,我又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就比如民进省委的大力帮助,金沙桂花乡旧貌换新颜,民居亮丽,乡场活跃,各项民生事业蒸蒸日上。又如书香彩虹行动,在座的各位为金沙捐赠图书,为金沙山村里孩子提供了丰盛精神食粮。在前进的路上,得到了支部各位会员、金沙县达兴服装公司、钰祥集团、朗月集团等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三年来共捐赠马路、化觉、长坝等乡镇学习用品和教学用品等价值十多万元。
精准扶贫,聚力前行。我作为一名普通人,我没有一掷千金的捐赠,没有解决人类疾苦的科研成果。但是我是14万民进会员中的一员,是广大统一战线中的一员。我愿为一颗水滴,汇聚成洪流。我深信,只要我们从平凡中做起,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会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