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郑福田:词说大雪

发布时间:2020-12-06     来源:

放大

缩小

  《法曲献仙音·大雪》

  寒号声停,於莬兴发,雪满关山难度。

  脱尽繁华,压低松柏,回看荔生坚土。

  把白玉新冰贮。

  明年倩谁取。

  日亭午。

  啖饴糖、健身去病,锣儿响,买得赠人尔汝。

  腌肉竞悬悬,肥屋簷,南方尊俎。

  北野萧森,莽长林,银龙劲舞。

  便一声长啸,摇落团花如雨。

  大雪正名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的名称一样,大雪节气名称也是从降水状态而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小雪节气是:“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说大雪节气,是接着小雪节气来的:“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节气,雪量增大,下雪频度与天数增加,气温继续下降,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大雪三候

  大雪初候,鹖鴠不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鹖鴠不鸣”说:“《禽经》曰:‘鶡,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斗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鶡。’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馀录》作雁,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这番引证解说,是为了证明鹖鴠是毅鸟,是善斗之鸟,而不是郭璞、陈澔与方氏所言的寒号虫或求旦之鸟。然而也有支持郭、陈、方之说者:“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我们也认为鹖旦是寒号虫,即求旦之鸟。考《礼记·月令》曰:“冰益壮,地始坼,鹖旦不鸣”,前两句说了鹖旦不鸣的环境是冰冻得越来越硬,大地开始冻裂。此时,好多鸟类都在窝内靠着此前的各种积蓄以各自的求生办法“猫冬”,无毛的寒号虫,恐怕有无一阳之生,也无力鸣叫了。况郑玄注亦明言曰:“鹖旦,求旦之鸟也。”

  大雪二候是虎始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虎始交”说:“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也有人解释说:“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虎是兽中之王,异常凶猛,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当林肃草枯,风雪弥漫之际,正可逞其威猛,显其卓特,亦正其交配之时。另,《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孔颖达疏“雉雊鸡乳”时曰:“《通卦验》又云:‘小寒虎始交,豺祭兽。’此季冬不言者,文不具也。若节气晚则季冬虎交,若节气早则在仲冬,故仲冬虎始交。”录于此以备考索。

  大雪三候是荔挺出。

  《礼记·月令》说仲冬之月时有:“芸始生,荔挺出”两句。郑玄注:“芸,香草也。荔挺,马薤也。”孔颖达疏曰:“‘芸始生,荔挺出’者,皇氏云:‘以其俱香草,故应阳气而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荔挺出”说:“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成、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三月也。”亦有解者曰:“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无论是芸始生,还是荔挺出,在此大雪节气,冰封雪裹,真令人敬佩其生命力之顽强伟大。

  关于大雪三候,我的《法曲献仙音·大雪》上片写:“寒号声停,於莬兴发,雪满关山难度。脱尽繁华,压低松柏,回看荔生坚土。”充分表达了对生命的同情与礼赞。

  赤峰友人说大雪当地物候曰:“瑞雪纷纷兆丰年,北风卷地百草折,一年之中天最寒”,语言真朴,情景确凿。

  大雪花事

  大雪是十一月节。据蒙草公司的专家们提供的材料,此时内蒙古大地上有一种花草,那就是林荫千里光。

  林荫千里光别称 敖衣音-给其根那、大风艾、红柴胡、黄苑、森林千里光、桃叶菊,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桔梗目菊科千里光属。林荫千里光不但名字很好听,长得也十分好看,用时行的话语说,就是颜值比较高。且其生长时间长,花期也长,从6月到12月都有花开。百科介绍林荫千里光,说它“舌状花8~10,管部长5毫米;舌片黄色,线状长圆形,长11~13毫米,宽2.5~3毫米,顶端具3细齿,具4脉;管状花15~16,花冠黄色,长8~9毫米,管部长3.5~4毫米,檐部漏斗状,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毫米,尖,上端具乳头状毛。花药长约3毫米,基部具耳;附片卵状披针形;颈部略粗短,基部稍膨大;花柱分枝长1.3毫米,截形,被乳头状毛。”介绍得甚为详尽。人们喜欢的是林萌千里光那淡黄色的花儿,那花儿小巧玲珑,中和疏秀,安静优雅,无论是夏季开放在百花丛中,还是大雪节令生长或开放在寥落冷清的原野上,它都不争雨露,不显山露水,平平常常,疏疏淡淡,看起来真的别有一番风致,令人感到安和愉悦。另外,从经济价值上说,林荫千里光是中等牧草,且全草可以入药,能够清热解毒。林荫千里光多生于林中开旷处、草地或溪边,海拔770~3000米的地方。如果在冬季,百花凋零,能够有幸遇到几株或一片这凌寒的花儿,真令人生出意外之喜。

  我们说每个节候的花事,说的均是草木之花,但此时内蒙古原野萧条冷净,描述对象难以觅得,于是突然想起,既是大雪节气,何不写写雪花,雪花也是花,且其花六出,下时纷纷扬扬,落地静谧无声,颜色晶莹剔透,品质清净柔和,厚积则堆白玉,遇冷则着银铠。风起则随之轻飞高举,日暖则化为雨水涓滴。古今作者咏雪者甚多,而应首推毛泽东主席《沁园春》“北国风光”,盖以作者之胸襟气概,非他人所可望其项背也。毛泽东主席另有写雪佳句“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此气象亦非领袖群伦者不可有。

  我有一首五古,是己卯大雪所作,不揣谫陋,录之于此,以见我于节候之关切:

  如絮静无声,飘飘轻且落。

  丘峦皆素装,天地何寥廓。

  上眉不忍吹,呼嘘自尔若。

  忽焉眼前花,翻成云间鹤。

  回看迟行迹,远近成萧索。

  万有笼一席,对此心漠漠。

  我还有一首十五年前写的《水龙吟·由京返呼遇雪滞机场》,也是写雪的:

  飘飘皓羽弥天,苍山四面妆银髻。

  轩车塞路,翼冰阻雾,客心似寄。

  眼底眉梢,雪风端绪,春秋经纬。

  念孤清晓月,窥窗照远,今又被、云横翳。

  知命流年须记。

  便芳华、休随人醉。

  残编断简,算曾轻负,斯文历史。

  慷慨谈龙,未亲鳞爪,此情何以?

  待从容挽取,骄阳若水,洗长穹霁。”

  大雪农事

  大雪时节,除无冬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已是冬意弥漫。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已经积雪,冬小麦已经停止生长,江淮以南地区小麦、油菜虽仍能生长,但节奏已经放缓。内蒙古交大雪节气时气温已经很低。海拉尔接近-20℃,锡林郭勒在-14℃左右,阿拉善左旗、乌海、临河天气温暖一些,大约在-5~-6℃上下,其它地方均在-7~-10℃之间。以赤峰市为例,整个大雪节气期间,赤峰市平均气温在-13℃上下,最高气温在-6℃左右,最低气温已达-19℃,天气极为寒冷,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段。而且,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往往出现于此时。降水很少,户外体感极寒。俗语说大雪封河,内蒙古东部北部地区河系封冻往往要比大雪节气早得多。此时内蒙古进入农闲时期,男人们除了做好院内院外日常家务,积肥攒粪,饲养牲畜,照料家事,就开始“猫冬”,“猫冬”是为了养蓄精锐,抵抗严寒,储存能量,以备来年之紧张劳碌。

  大雪礼俗

  旧时,朝廷有于大雪贮冰的习俗。此时把冰贮藏起来,到立夏时启冰颁冰,均有典则。

  在民间,很多地区,吃饴糖是大雪节气的一个重要习俗。届时,在都市和集镇的街头巷尾,会出现敲锣卖饴糖的小摊贩,吸引着人们出来购买。妇女、老人食饴糖被认为是冬季滋补身体的一种方式。

  另外,此时在南北好多地方还有腌肉的习俗。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就是这种习俗。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腌制“咸货”,尤其是南方,人们把家禽,鱼肉,各色各样肉类,用传统方法加工成香气袭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由于南方有的农村人们习惯把腌肉挂在屋檐上,所以说是“肥了屋檐”,更因为人们过年肉食有了着落,自然也就开了笑颜。

  大雪腌肉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和鞭炮的来历一样,跟年有关。传说中的“年”,是凶猛的长着尖角的怪兽,一到除夕,就会出来伤人。人们将肉食品腌制存放好,把蔬菜晒干或腌制好,就是为了年底足不出户,躲避伤害。这是传说,与近世人们欢天喜地迎新年的习俗大相径庭。

  我的《法曲献仙音·大雪》词中的“把白玉新冰贮。明年倩谁取。日亭午。 啖饴糖、健身去病,锣儿响,买得赠人尔汝。腌肉竞悬悬,肥屋簷,南方尊俎”,写的就是这些朝野习俗。

  如前所说,大雪是内蒙古大部分农人“猫冬”的开始,但也并非完全猫在家里不动。男人做好应做的事儿,孩子们完成日常功课,便常常不分老幼,一起在户外做各种体育游戏,诸如玩雪、滑雪、滑冰、打嘎儿等等,牧区还有赛马、赛驼、扔扑鲁等等活动。女人们则尽量掂量着把饭菜做得合口,并使用家中所有的各种材料,做新衣,拆旧衣,纳底子、做棉鞋,用土法纺毛线、织围脖儿、织袜子、手巧的则织毛衣,还有拆洗裤袜等等,总之是要费尽心思,竭诚尽智,只要家人吃得热热乎乎,穿得舒舒适适、暖暖和和,肚子不受治,身手不挨冻,人前有体面,她们心里面就甜蜜蜜的。当时农村没有现成的毛线,就算有,平常农人也买不起,于是就自己用“骨拨锤”把羊毛纺成毛线,然后用来织做衣物。我就曾经学过织袜子,也曾自己纺过毛线。我在一组童年琐忆的词中,写过一首《浣溪沙·纺毛线》:

  把握乾坤若转盘,新绒断续指挥间。

  张弛擒纵意闲闲。

  经线捻成联百尺,寒衣织就赖双鬟。

  骨锤欢唱几团圆。

  不怕诸君笑话,农村的孩子,当年家里的活计什么都得学,我还差点儿学成了皮匠呢。

  话说远了,我们收回来。此时庄稼收完,农民仓内有粮,又有闲空儿,于是就有人请来说书先生来村里说古书。一般是请来两个人,一个是盲人,负责既说且唱,还要自己打着鼓板。一个是明眼人,为他弹弦儿伴奏,照料他起居生活,同时还要管理财物等等。唱的都是古事古书,所谓“唐一车,宋一担,扯扯拉拉响马传”,还有“刘公案,包公案,十粒金丹回龙传”等等。有的时候政治气候不允许唱这些“封资修”,就有人悄悄地把说书人请来,在较隐密的地方说唱。村里管事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所说的书,大多表彰忠臣烈士、孝子贤妻、清官廉吏、才子佳人,且讲究善有善报,恶的恶报,如影随形,丝毫不爽,虽不能说是先进,总比“猫冬”无事,聚众赌博强得多。旧时偏僻农村大人孩子的历史知识,好多都是从说书唱戏中得来。所谓“说书唱戏劝人方”,即此意也。我小时候,父兄辈多次领着我去听说古书,那环境氛围场面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关于这,我在童年琐忆《浣溪沙·听鼓书》中也曾写到:

  耿耿疏星扫落晖,二三父老扣柴扉。

  相携稚子故牵衣。

  说岳飞忠心浩渺,唱兴唐传梦依稀。金沙滩畔不胜悲。

  一个节气有一个节气的期待,大雪节气应该有雪,瑞雪兆丰年。我曾有两年冬天在内蒙古东部遭遇大雪,当地雪比中西部要大得多,下得也爽快极了。雪住时,立于高处,真如置身于琉璃世界,通体满心,晶莹澄澈。倘值风来,偶发狂兴,一声长啸,雪飞絮乱,其心态又何如也。这也正如我们在《法曲献仙音·大雪》词中悬拟出的境界:“北野萧森,莽长林,银龙劲舞。一声长啸,摇落团花如雨。”

作者:郑福田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