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燕兆林:田家山村脱贫记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

放大

缩小

  在我参加工作第三站的康县平洛镇上,有一个以姓氏田姓取其村名的村子——田家山村,它深居在康县北部山区平洛河畔的崇山峻岭之中,位于康县平洛镇闻名遐迩的明月山西边、中黄河东岸的高半山,距离平洛镇约十公里路程,距离县城约六十公里路程。全村自南向北依次有田家山、垭合、巴基山、中坝四个村民小组,有农户一百六十八户,六百七十人,其中:贫困户四十四户,贫困人口一百八十二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二十九户一百二十六人。贫困发生率高达十八点八百分之,属于全镇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重的贫困村之一。土地总面积一万一千七百九十八亩,其中耕地一千八百亩,人均耕地二点八亩。曾是全镇四个贫困村之一,也是全县一百四十五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是全县三百四十五个新建的美丽乡村之一,也是全县二百一拾六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田家山村民搭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紧抓国家扶持农村改革、发展的各类政策机遇,战严寒斗酷暑,用艰苦卓绝的奋斗,改天换地,重整河山,建设家园,在曾被称为“高山顶上牛羊叫,满坡撒籽靠天收”的山坡地上,绘就出了一幅新楼拔地而起、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的康北山区农村新画卷。这里因山青树绿,牛羊成群,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变成了一块较为理想的宜居乐业休闲的好地方。二零一八年底全部脱贫,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全村四个村民小组通村公路已全部硬化,自来水入户率百分之百,全村通动力电百分之百。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当初那个封闭、落后的小村庄的日子已变得越来越好。2016年,田山村曾被康县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创建先进村”荣誉称号;2018年田山村村党支部又被授予镇上“优秀党支部”荣誉称号,2020年被陇南市评为“陇南市卫生村”荣誉称号。

  “青山绿树白云边,美丽乡村耸山间。登高望远山连山,田山风光美无限”。 初夏时节,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走进田家山村,来到地处垭合社新建的文化广场一边的古色古香的凉亭放眼望去,田家山村的美景便尽收眼底,阡陌田野,袅袅农舍,远山近坡均被绿色覆盖;明月山巍峨耸立,峰峦高峻,峥嵘磅礴,云雾环绕。放眼北望,明月山脉、巴基山梁、高山草原、成片山地、绿树新房,层层景色,错落有致,美不胜收。站在这里望见一座座散居在田家山绿树中的新民居,洁白靓丽,古朴雅致,若隐若现,被笼罩在绿树簇拥的海洋中,这情景如诗如画。

  谈起当时修建横贯全村四个自然村的这条长十三点五公路的艰难时,原任田家山村的支部书记张兆良打开话匣子:昔日的田家村原来没有公路,一切日常生活用品等只能靠人背畜驮。田家山村地处高半山,土地多为深黄泥土,村社道路没有硬化,遇到天阴下雨,路面泥泞,村民出行都成了问题。村委会一班人意识到,村子要发展,要脱贫,必须首先解决路的问题。当时很多村民不愿意占自己的田和地,镇村干部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征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同意。二零零一年,他作为时任村上的书记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带头开山修路,让出自己的土地和经济树木。当时因资金有限,断断续续的修了三、四年路,除了几段石崖路外,土路基本挖开了通村公路的轮廓。在二零零六年到二零零九年的三年时间,田家山村的通村公路有了项目资金,才开始使用机械修建从中黄公路的瓦舍村岔路口至田山村的巴基山的通村公路五千米。在二零一四年又对这条主干道公路进行了一次拓宽升级和改造,并全部实现了路面水泥硬化。二零一六年至二零一七年秋季田山村垭豁社至中坝社公路通畅工程已紧锣密鼓的开工建设中,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于二零一八年底,全长十三点五公里的通村通社路经过长达十二年的整修,终于通达了,又新修硬化了垭合至巴基山的四点三公里的田间水泥路。二零一八年底,全村四个村民小组通村公路已全部硬化,这些工程的建设通达必将为当地群众脱贫攻坚冲刺,增加农民收入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和外界联通架起友谊的桥梁,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公路通了,而且由窄变宽,由坎坷变平坦。现在无论大车小车都能开进村里,近两三年村里又新增了私家小车、面包车、农用车、三轮车和摩托车,每日往返于村里,村民们赶集、务庄稼、走亲戚、进县城、外出打工都很方便。每日早晚村外面的客商和小商贩们还经常把小百货、服装、以及各种反季节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些不知名的南方水果,老年人至今都没有见过),鸡、鸭、鱼、禽蛋、煤炭、家俱、米、面、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拉在了家门口,平价销售给村民,有些和成县、康县城里或平洛街道是同等的价格,现在大家很少再到五十华里以外的县城或毛坝徒步赶集了。多年来,通过历届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全体村民明白了“要想富,先修路。要的变,先通电”的道理,通过全体村民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历届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奋斗,使田家山村的交通出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二零一七年田家山村被县委、政府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整村脱贫村。田家山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全域环境工程创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狠抓村容村貌整治。村两委抢抓脱贫攻坚机遇,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四个全域工程”和“六大基础项目”建设,先后实施拆除危旧房、房屋风貌改造、硬化院落、村内巷道硬化、新修入户道路、硬化公路、修建排水渠、新修公厕、垃圾房、栽植绿化行道树、绿化、修建文化活动广场。其中在村民服务中心建综合文化广场、安装篮板、健身器材。新建乡村舞台、座,古城墙、凉亭、石桌凳等项目。建成了村容整洁、风貌美化、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美丽乡村。全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贫困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拆危治乱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一系列好政策的落地生根,特别是通过灾后重建、危房改造和拆危治乱的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现在每家每户都盖起了康北农村风格,钢筋砖混结构,安全防震的新(砖)瓦房,节柴节能改灶,圈厕修建改造,并且三次更新硬化了村内的小巷道,如今下雨天再也不用踩烂泥了。现在大多数人拆掉了原来的旧房子,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有的富裕户还盖起了漂亮新颖的小二楼,用上了干净、卫生、便利的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洗衣服确实比原来方便的多了。现在改造后的水源水量充足,安全、卫生、洁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辛的汗水换来了成熟的果实。现在全村社会事业和各项工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使原本山大沟深,交通信息闭塞落后,生存环境恶劣的深度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群众生产生活,人居环境比起从前都有了很大的增长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时势造就了美丽乡村建设,也造就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全村形成了党员带头拆除危房、带头捐献土地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为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涌现出了受县级表彰的村支部书记田顺杰、镇级表彰的田凤洲、田六斤、自愿出让田地的张兆龙、张兆世等典型人物。

  随着城市生活的冲击和打工潮的影响,山村人的观念思想与时俱进,在劳动之余或茶余饭后,大家都喜欢看电视新闻,了解党的各项富农惠民政策和创业致富信息,使村里很多男女青年在家门口乘上村里的私家车到中寨村路口等待通向县城、武都、天水的各类车辆走出大山,去新疆、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外出打工挣钱,在城市搞建筑或进厂,当建筑工人等等……用他们聪明才智,老实能干,挣回来的钱盖新房、买家电、娶媳妇、办嫁妆、滋滋润润过起了红红火火的小日子,大家都说:“这是党的好政策富了咱村人,也是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所带来的新变化啊!”

  路修好了,还要有产业支撑。田山村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土蜂、黑乌鸡、牛马养殖和中药材、花椒、核桃、油菜种植为主。该村荒山荒坡面积大,具有发展草畜养殖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全村现有当地老品种肉牛存栏一百二十六头,其中在产母牛七十二头。二零一六年,时任田家山村的支书田顺杰得知巴基山社青年柏军劳有回乡创业的意愿,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镇村干部一起便不厌其烦登门拜访,邀请他回乡投资。经过前期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查找土地资料、丈量土地、调解纠纷、解决场地。终于在二零一六年八月,总投资五十万元的康县巴山草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落户田山村,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带动农户种植优良牧草,确保牧草冬季持续供应。并抢抓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政策机遇,吸纳社员,特别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入社,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起到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示范模式。 康县农牧局作为田山村的精准扶贫帮扶联系单位,为了做好帮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的产业作为突破口,确定了通过发展养牛业引导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为了做好引种工作,县农牧局安排畜牧兽医局进行现场论证,为田山村安排了新品种引进项目,筹措项目资金十余万元,确定了引种品种,新建了养牛场圈舍,并由畜牧兽医局安排高级畜牧师到陕西咸阳进行种公牛的引进,种牛运输到田山村后,再次进行了现场检疫,对种牛进行验收,在农牧局驻村帮扶队和平洛镇驻村联系干部的监督下,向平洛镇田山村进行了种牛的交接。种公牛的引进,将辐射带动周边养牛业品种改良一百二十头(在产母牛),预计到二零二零年实现田山村牛存栏五百头以上,产值四百万元;户均三头以上,户均年收入二万元,可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助推当地精准脱贫的优势产业。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充分挖掘村域自然资源,坚持以“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村两委提出了适合村里发展的花椒、核桃、中蜂、黑乌鸡、劳务输转等致富产业的规划。经过不懈努力,二零一八年底,田家山村已建成三百二十亩的油菜,建成四百六十亩花椒,牧草养殖巴山养牛场一户,年出栏肉牛四十八头。截至二零一八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六千四百元。全村支撑性产业以卓见成效,已形成规模化,为全村精准脱贫,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张生岐曾是田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据他回忆说,以前我们村里的房子非常破烂,现在建起了美丽乡村,水、电、路都通了,变化非常大,以前道路没有硬化时,出行非常不方便,要是遇上下雨时,农产品土鸡、土鸡蛋都运不出去。如今,不管天晴下雨,骑上摩托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平洛街上,农产品随时就可以运出去,非常方便,相信我们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驻这个村近四年的包村干部干部王建珍娓娓道来:曾经几何,由于地处偏远、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田山村也算是平洛镇高半山偏僻边远的一个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零星养殖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自二零一四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通过镇、村干部、群众和帮扶工作队的共同努力,经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环境综合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工作,使田山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退出的贫困人口严格按照“两不愁 三保障”的脱贫指标达到了真脱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田顺杰在2014年就担任田山村村干部,并亲身经历和参与了田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也新眼目睹了田山的蜕变,而谈起田山村的变化他也最有发言权。据他介绍,过去全村水泥路没有一点,房子都是土胚房,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出行又不方便,家里养的猪和鸡又不能运到镇上市场变成钱,人均纯收入才二千多元。经过这五、六年的精准扶贫工作,田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房屋焕然一新,群众农闲时间,也可外出去打工,生活比较富裕,人均纯收入达到了六千四百元以上。

  如今的田家山村村貌整洁,八基山风景优美,明月山仙女湖水潺潺,是本地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春夏秋三个季节来这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当下,全村人民正在鼓足干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稳脱贫,高高兴兴步小康,构建着和谐与繁荣的新家园,乡村振兴的建设宏伟奋斗目标必将在田家山村如期实现!

作者:燕兆林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