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刘朝侠:抄忌录

发布时间:2022-01-10     来源:

放大

缩小

  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忌讳,让人欲言又止。其实写出来,也很平常。抄录几条,不妨一看。

  《春秋左传》记载,齐桓公昏庸而死,横尸六十七日,惊悚史册。“易牙蒸子”的荒唐事也出自《春秋左传》。读《春秋左传》,胜于小说百倍。

  《南史·齐本纪下》:“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南齐帝东昏侯,恐怕是早知好梦不长,便穷奢极侈,一日当作一百年享用的,弄出“步步莲花”之类看似文雅的恶俗丑行。

  一个人的拥有超出了自己的应得,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患。《周易·系辞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矢原谦吉《谦庐随笔》14页写道:“日军以轻骑兵百馀为前导。进入热河,直迫承德时,省主席汤玉麟以全部军用汽车二百辆,满载其私人财宝箱柜,弃城而遁。”

  人物,这个汉语词汇,分析起来颇令人踌躇——人是物吗? 人们常常把不懂事的小孩叫做“小东西”,也是作为物来看待的。这种称呼,显然摒弃了人之为人的精神成分。有人以成为“人物”自豪,其实“人物”这个称呼里有“这也叫个东西”或者“不是东西”的意思,只是长期以来爱慕虚荣的人没察觉罢了。

  使某物是什么以及如何是的那个东西,我们称之为事物的本质。

  语言,取决于思维方式与思想深度。同时,对语言的探索,也影响思维方式和思想。?

  说到语言,想到《康熙字典》。1951年4月1日《亦报》,知堂(署名十山)批评《康熙字典》:“这字典里的引证一塌胡涂,从前国学家非难很多,只是因为是钦定的,不敢明说……只有同治时王菉友才说过几句挖苦的话。”在1951年4月2日《亦报》上他又写道:“鲁迅平常有一个意见,似乎一直不大为人所注意,所了解继承,这便是他看不起《四库全书》以及《康熙字典》等官书的意见。”1951年12月27日《亦报》,他署名祝由又说:“《康熙字典》原来是粗制濫造的东西,实际只是根据梅氏《字汇》和吴氏《字汇补》来混合一下,并不比原书好”。

  由《康熙字典》想到《四库全书》。中国读书人说起《四库全书》来,总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清朝乾隆帝时整理出来的《四库全书》,收集的东西虽不少,内容并不可靠,有些古籍珍本,也不在《四库》之内。

  1950年8月6日,知堂(署名鹤生)在《亦报》上说:“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目的假如一半真是为的要收书,那么至少一半也是为的检查并销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思想。”1951年4月2日,他署名十山在《亦报》上又说:“乾隆开四库馆收书,主要目的是搜查反满清思想,结果几百十种的文史列为禁书,一网打尽。就是古书中‘违碍字样’也都涂抹改作,例如皇侃的《论语义疏》,夷狄之有君一节注,知不足斋初印本与后来通行本完全不同,这便因为说夷狄犯了忌讳,由皇帝叫人改过了,奇怪的是字数全然一样,可知那改作的人象是织补匠似的也很费一番工夫哩。”

  文廷式《纯常子枝语》记载,在翰林院曾看到被涂改的一塌糊涂的四库底本,认为很多书已大异原书,“四库兴而古书亡”。

  鲁迅曾写杂文骂过《四库全书》,他在《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中写道:“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洁本”之类,皆有此弊。所以《四库全书》不能称为善本。视其为善本,人云亦云,看来不行。

  1930年5月《骆驼草》2期,知堂(署名岂明)在《论八股文》中讲过一个“人云亦云”的笑话:“前清末年有过一个笑话,有洋人到总理衙门去,出来了七八个红顶花翎的大官,大家没有话可讲,洋人开言道‘今天天气好。’首席的大声答道‘好。’其馀的红顶花翎接连地大声答道好好好……,其声如狗叫云。”把几千年来的专制养成的奴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者:刘朝侠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