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冯骥才:醉墨醒笔

发布时间:2022-04-01     来源:冯骥才工作室

放大

缩小

  淋漓的水墨濡湿了宣纸,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像雨水打湿的街面,清新沁人,撩拨画兴。画画的人都熟悉这种气味。宣纸易洇,水墨在上边就像醉汉那样,醉烂如泥,变幻不定,作画的过程便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充满可能,充满偶然,也充满了快乐。古人形象地称这种用墨为泼墨。泼墨始于宋。

  泼墨有两种,一种像梁楷那样,他的泼墨是胸有成竹、有确定目的的泼墨,这种泼墨只是为了获得生动的水墨情趣。另一种像张大千那样,这是一种胸无成竹的泼墨泼彩。“泼”的刹那,心无定象,全靠从泼出来的彩墨中去发现奇形妙境,再构造成画。这种泼墨最终是为了突破自我,创造自己。

《夕阳别样情》 冯骥才 2008年

  现代画家更喜欢后一种泼墨。我在台北张大千故居的大风堂里,看到一帧张大千作画的照片。照片中铺在画案的大幅宣纸上边汪着一层水,居然亮闪闪地反光,好像水面。我从来没看别人作画用如此之多的水。可以想见浓重的墨彩在这水汪汪的宣纸上会发生怎样意想不到的变化,会是怎样一种神奇感!

  墨在画上最好的状态是一种生命的状态,自由、自然、随性。泼墨如此,大泼墨更是如此;而点染之间也是如此,比如黄宾虹,在他重重叠叠的积墨、破墨、泼墨、宿墨中,大自然山水的生命就蓬勃其间。

  作画时,墨是最不受拘束的,变幻莫测的,充满意外的。而与之相反,笔是神清目明、口齿清晰、称心达意的。尽管笔也千变万化,但它不含混,因为它是精神的表达、思绪的显现、个性的表白。如果一个画家用笔没个性,别指望着他的画有个性和个性魅力。八大用笔、金农用笔、齐白石用笔、林风眠用笔,都是他们的个性在用笔。他们的魅力也在他们用笔之美中。

  当然,笔离不开水墨;笔的枯润,刚柔,虚实,常常要靠墨的参与。墨也离不开笔;墨的光彩,变幻,出奇,也必须由笔来激扬。

  最美的笔常常在一片混混沌沌的墨中醒来,最美的墨往往在一丛清醒的用笔中醉去。

  故我有一闲章,方形,阳文,四字:醉墨醒笔。

  (冯骥才先生曾在2020开年之际出版随笔集《书房一世界》,主动打开书房大门,请读者借由文字走进他的“心居”。今年冯骥才先生八十岁,他又在一开年就推出新书《画室一洞天》,从书房走进画室“醒夜轩”,以一半的文学的自己,面对另一半的绘画的自己,并做一次文字的探询与记录。本文即摘自此书。)

作者:冯骥才     责任编辑:叶炜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