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我与《安徒生童话》

发布时间:2020-06-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精彩阅读

  童话是最具有自由灵活度的文学体裁。正如安徒生所说,它可以容纳一切种类的诗,它的题材可以无限广泛,安徒生自己就把所有的生命感受和生活故事融入了他的童话里。

  阅读《安徒生童话》的时候,我们绝不会感到单调,因为几乎每一篇故事都有不同的讲法,也正是这种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不断追求,让安徒生的童话很难定义。

  对我的儿童文学创作来说,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毫无疑问是《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让我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童话,并且为我开拓了童话写作的题材领域。它一直像坐标一样立在我为儿童写作的道路上,在30多年的写作历程中,我经常重新阅读它,以校正自己写作的方向与目标。

  今天的许多孩子在他们的童年时代就接触到了安徒生童话,而我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童话这种东西,第一次知道安徒生这个作家,并且第一次在一本童话选集里读到《海的女儿》。那本选集里有许多篇童话,我印象最深的却只有两篇:一篇是中国作家严文井先生的《小溪流的歌》,这篇作品对我的直接影响是,我模仿它写出了人生第一篇童话《两条小溪流》;另一篇就是《海的女儿》,它将我带入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而在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世界里,我找到了自己一生的道路。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坐在安静的教室里阅读《海的女儿》的心情和感受,那从未见过的矢车菊般的蓝色大海就仿佛出现在眼前。我跟着那有300年寿命的小美人鱼进入到大海的深处,又跟她一起去拜访可怕的巫婆,陪着她用美妙的声音交换两条人类的腿。当小美人鱼最后变成泡沫消失的时候,我仿佛在教室外面的阳光里看见她正骑在玫瑰色的云上向天空飞升,仿佛听见安徒生通过光明的太阳对小美人鱼说:“你忍受过痛苦,你坚持下去了,你已经升到精灵的世界里来了。通过你的善良的工作,在300年以后,你就可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不灭的灵魂。”

  好多人都说《海的女儿》是一个不幸的爱情故事,有些做母亲的还以此告诫自己的女儿不要像小美人鱼那样傻,为了一个并不爱自己的王子失去自己海底宫殿的生活,失去自己的声音,失去自己的性命。但是,我从第一次读到这篇故事时就明白,它并不只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是关于自我实现的故事。小美人鱼的自我实现就是想为自己寻找一个高尚不灭的灵魂,相对于人鱼世界来说,那是一种更高的生命形式,而无私的付出、坚强的毅力、善良和牺牲正是达到高尚灵魂的道路。

  我拥有的第一套《安徒生童话全集》是研究生毕业时师妹送给我的毕业礼物。那是一套小32开本、淡绿色封面的《安徒生童话全集》,每本售价仅1元左右。这原是小师妹自己的书,她看到我喜欢便转送给了我。这套全集共有16册,然而小师妹送我时已经缺失了一本。因为这缺失的一本,我多年来一直在旧书店、旧书网上搜集这套淡绿色封面的书,想把它配完整。也因为常在旧书网上搜集,我淘到过单位图书室的、个人购买的,还有从公共图书馆借来没有还回去的安徒生童话。这些来源各不相同的书里,有的留有名字、印章,有的留有买书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有单位的公章,其中一本还夹着某公共图书馆的借书卡。它们每一册都带着各自的故事,于是在阅读时想象和猜测这本书从前的主人,也成为我阅读的乐趣。现在我虽然早已拥有多个版本的《安徒生童话全集》,但在每一年给学生讲授安徒生童话的时候,我还是习惯携带这薄薄的小书。因为再次翻阅它们的时候,从每一册里我依然能忆起最初读到它们时的鲜活感受。

  《安徒生童话》让我明白,童话是最具有自由灵活度的文学体裁。正如安徒生所说,它可以容纳一切种类的诗,它的题材可以无限广泛,安徒生自己就把所有的生命感受和生活故事融入了他的童话里。在他的童话里,既有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奋斗历程,也有作为一个旅行家的见闻感受,还有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童话就像一面魔镜,将安徒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生命感受收纳其中,并以另一种面目反射呈现出来。它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以变形和夸张的样貌,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生活的本质,抵达人性的深处。

  安徒生在写作童话之前,写过诗歌、小说、戏剧、长篇游记,在当时的丹麦已经是功成名就、家喻户晓的作家,但他在30岁以后专心为儿童写作,他曾对朋友说:“我现在要开始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你要知道,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他认为这才是他的“不朽的工作”。从这以后,他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贡献给这“未来的一代”,坚持每年为孩子们出版一本童话集,一直到他去世前两年为止。

  在童话写作中,安徒生对童话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也对我影响深远。他说:“多年来我已试着走过童话圆周里的每一条半径,因此,如果碰到一个想法或者一个题材会把我带回我已经尝试过的形式,我常常不是把它放弃掉,就是试一试给予它另一种形式。”所以,阅读《安徒生童话》的时候,我们绝不会感到单调,因为几乎每一篇故事都有不同的讲法,也正是这种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不断追求,让安徒生的童话很难定义。他不喜欢模式,不惧怕权威,也不在乎人家说他过早地“返老还童”,“像安徒生那样写”一直是他自觉的艺术追求。

  安徒生在一篇名叫《创造》的童话里,写到一个没有灵感的诗人去向神通广大的巫婆讨教如何寻找灵感的故事。巫婆给了诗人一副神奇的眼镜和一个听筒,把他带到马铃薯地里,给他一个大马铃薯捏着。于是,他听到马铃薯里面发出声音,唱出了一支有趣的马铃薯之歌。而这其中的奥妙,巫婆说得清清楚楚:这里各色各样的东西都可以写成诗,讲成故事,可以从大地上的植物和收获汲取题材,可以从死水和活水里汲取题材,但首先必须了解怎么摄取阳光,并且不要老想着自己。

  摄取阳光,便是看到光明和希望;不要总是想到自己,便是对他人、对社会,对世间万物和一切存在的关注、观察、同情。这也就是文学的功能和责任———它就像那一朵从灰尘中提炼金粉打造的金蔷薇,精心铸造美的绽放,只为对生命的爱与祝福。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作者:汤素兰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