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盛小云:非遗保护,人才培养要先行

发布时间:2020-06-15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非遗文化认识程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取得了可喜成效。但非遗文化传承方面,也呈现生源匮乏、后继乏人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盛小云建议,非遗传承要从根上抓起,重视人才教育,完善后继人才培养机制。

  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基本建立,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非遗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但是,作为苏州评弹艺术家,盛小云对非遗文化后继乏人的难题深有体会。

  “被列入非遗名录的大多都是传统手工艺和地方戏剧、曲艺类,其专业性强,难度大,要想掌握非遗技艺,一定要经过科班学艺或业内拜师,经过多年磨炼、刻苦学习,方能入门。”盛小云说,入行之后还需不断努力进取,逐渐成熟。且即便出名成才,收入也普遍不高,故大多艺术类院校非遗专业招生工作颇为艰难。

  为此,盛小云建议出台相关举措,鼓励支持年轻人潜心学习非遗文化。针对曲艺、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鼓励相关院(剧)团与艺术院校联合招生,设置专门的招生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输送人才。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更多年轻人报考。院(剧)团与艺术院校共同把关,招收有意愿、有天资的学员,严把入学关。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授课,提高培养质量。此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在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中单列有关经费。

  “对于经过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免当年学费,并通过助学金等形式给予一定补助;或学员在各类院校毕业,或传承人带徒学艺结束后,依然从事非遗工作者,宜设立‘追加专业奖学金’(逐年返还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盛小云说,同时,进一步提高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被传承人双向传习补助,为传承人收徒授艺、被传承人拜师学艺提供更好的条件,解决相关人才的后顾之忧,鼓励更多人走上学习、传承非遗技艺之路。

作者:纪娟丽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