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苏金柱:关于将青少年“英才教育”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源:

放大

缩小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其背景则是知识经济来临,因知识经济重在强调创新。与之相对应,在世界范围内教育和人才培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了让一些学有余力、禀赋比较好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开始实施“英才教育”,或者通俗地说就是“神童教育”。

  一、新中国实施“英才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陆地区的“英才教育”可追溯到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办。科大少年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其他领域杰出人才。截至2018年9月,科大少年班学院共毕业4140 人,其中少年班毕业1589 人,教学改革试点班2110人,创新试点班441 人。四十年来,少年班共培养出5位院士,已毕业校友中约90%进入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脱颖而出,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家;许多人在IT、金融、制造等行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的办学目标。

  除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外,我国大学办少年班也一度兴盛,最多的时候全国共有13所大学办少年班。后来大学少年班因为出现了教育方法不得当等一系列问题而陆续停办,目前只有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大仍在举办。

  在基础教育阶段,北京市的“英才教育”起步早、基础扎实、办学水平也较高。实际上北京市的“英才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有北京八中和西城区育民小学,他们办的班就叫“神童班”。后来育民小学的“神童班”停掉了,北京八中的“神童班”目前还在继续,招收十岁的孩子,培养四至五年考大学,具体有两种类型: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和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素质班)。

  北京八中少儿班成立于1985年,到目前已经一共有22届(前10年基本是隔年招生),有30多年的历史,每年招一个班,最多36人。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素质班)成立于2010年,到目前已经有7届,以往每年招一个班,2016年扩招到了3个班,2017年扩招到5个班。

  为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发挥首都教育资源优势,在青少年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07年8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这是北京市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从高中阶段入手探索培育现代化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的开拓之举。2008年初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正式成立,下设办公室(设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并陆续启动了“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作为北京市教委重点资助的项目之一,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实施,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区(县)教委、示范高中校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让中小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实际上也就是“英才教育”。北京市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被重庆等地借鉴推行,在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英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英才教育”发展水平并不高。在这方面,美国做得最好;从亚洲来看,韩国做得最好;从华人圈来看,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做得较好,大陆地区是比较落后的。像英国,将全国四至十九岁所有的孩子进行测试,对学习排名或者智力水平排在前5%的,由国家进行特别干预。为了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美国从1958年开始实施,1978年、1988年都有立法强力推动。韩国是在2000年为此专门立法,其实韩国人做“英才教育”的时候,最初还是到中国来取经的,他们当时就到北京八中参观学习过。但是后来人家做得反而比我们要好。现在韩国的创新能力很强,2015年全球创新能力排名,韩国名列第一位。我国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这和韩国重视青少年“英才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9月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意见》中明确了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即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加快推动并深入实施“英才教育”发展战略的几点对策建议

  鉴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和目前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对落后的现状,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将对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国家战略,在中央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议设在教育部,成员由相关部委和高校、科研院所组成,并定期召开由中央领导主持的部际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相关政策问题。我国中小学生有两个亿,即使按最窄的口径1%计算就有两百万特别聪明的孩子,对这两百万英才儿童进行特殊的教育,绝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二、借鉴英国实施“英才教育”的模式,由教育部和科技部主导在全国范围内,对全国6至18岁所有的孩子进行测试,对学习排名或者智力水平排在前1%的,由国家进行特别干预,进行针对性培养。

  三、具体实施时,可以省为单位,由省级教育和科技部门作为主责单位,负责本省份“英才教育”的测试、遴选、培养和监督、管理。

  四、对于目前世界上实施“英才教育”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加速模式,就是“跳级”,提前上大学;另一种是普通班模式,让这些神童和同龄孩子在一块学习、生活,但是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特殊的干预措施,这种模式叫充实模式,它不是加速,是充实,是让他们学得更多,但不是提前记诵知识点,而是着重培养其创新能力),建议我国今后宜采用充实模式,使这些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的智商不仅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而且其情商也能得到正常的发展。事实上,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英才教育模式就是普通班充实模式,而不是那种单独办班的加速模式。

  五、对于在实施“英才教育”方面已有扎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地区或单位,如北京市和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大等,可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适当扩大规模并更多采用充实模式,力争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六、鼓励并支持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环境的高校,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或成都、西安或兰州的一些部属高校,积极实施“英才教育”项目,将来把这些实验项目做成和美国、韩国一样的“英才教育”。同时,为便于统筹协调,可在全国以上述几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几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辐射引领本地区的“英才教育”实验。

  七、加大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英才教育”实施的社会氛围。因为目前业界和社会上有人会有顾虑,担心实施“英才教育”会和教育公平相抵触。有人就说本来那些孩子就很聪明,你给他更好的教育他不就更聪明了,差距不是更大了吗?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儿。这就涉及到怎么界定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指的是适合的教育,给这些小孩提供的教育,别的小孩去了也不一定能适应,所以因材施教永远都是教育的规律,“英才教育”只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形式。我们应当既要针对全体学生着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又要针对上述少部分特殊学生进行特别干预,对其实施“英才教育”。要在全社会营造这种氛围,凝聚全社会各界关于实施“英才教育”的共识。因为要建设现代化强国就必须着力大幅度提升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而“英才教育”的实施则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作者苏金柱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西城区委委员、现代教育报社副总编辑)

作者:苏金柱     责任编辑:邵飞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