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2021两会>大会要闻

民进中央:建议振兴乡村文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铸魂

发布时间:2021-03-11     来源:澎湃新闻

放大

缩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民进中央提交了题为《振兴乡村文化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铸魂》的大会发言。

  民进中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尤其是本地传承的历史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也是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的主要动力来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衰落严重,不仅加剧了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失灵,也使乡村发展失去了方向。

  民进中央指出,自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局限,在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文化“具象化”:一提到乡村的文化,就以为是古宅、古树、名人轶事等;如果没有这些文化载体,就认为乡村没有文化。结果造成人文典故、民间习俗等地方特色文化遗产被埋没而濒临消失。二是文化“同质化”(标准化):一提到江南水乡,就清一色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具体到庭院布局、围墙篱笆乃至摆放物品,都必须统一风格、统一标准。一些年代久远和代表了使用功能特征的历史遗存还被视为风貌异类被整改或拆除。多考虑村落的外在展示功能,而忽视了每个村独有的特色。三是文化“硬件化”:在文化培育方面,以应付绩效考核为目标,重硬件投入,轻软实力培育;重数量,轻质量;重输入,轻参与。结果连年投入很大,但老百姓的参与度、认可度很低;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成以后,既没人用,也没人管,闲置浪费严重。四是文化“功利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本地文化的挖掘和培育缺乏耐心,只看重那些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文化资源;二是为了快速形成文化特色,不加选择植入外来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村民的家园感和责任感普遍缺失,只能沦为旁观者。而这样的文化更像是布景道具,漂浮在真实的生活之上,造成乡村文化虚假繁荣。

  “文化本质上是一个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凝练和体现,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密切相互作用的产物。”民进中央指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要通过文化振兴帮助老百姓发现身边之美、家园之美、历史之美、未来之美,使文化融入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然后使他们的生产生活、互动交流、守望相助等成为新的文化。要让老百姓主动参与到文化振兴中,通过引导他们挖掘自身的文化,发现自身的美、乡村的美,构建百姓心中的家园感,从而更自愿自觉地投入乡村振兴的各项建设中。

  在上述大会发言中,民进中央提出的具体建议如下:

  1.涵养乡村文化根基。文化需要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对每个重点村落的老人开展口述史调查,梳理本地乡村发展至今的各种故事,重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形成村落文化基础数据库。要让老百姓意识到自己有很多文化的东西,要让他们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

  2.促进乡村文化觉醒。文化需要提升凝练,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和专家学者要引导老百姓文化觉醒,然后帮助引导他们行动起来,继而实现自我提升。

  3.培育乡村文化主体。挖掘、利用、传承、提升文化,不能靠外来力量包揽,要依靠老百姓,发挥村民和村集体的作用,共同挖掘传统文化当中最让人骄傲的、最有特色的部分,探索重现这部分传统文化的机制和路径。

  4.激发村民文化参与。文化振兴没有按部就班的金科玉律,要打破现有绩效考核的单一模式,探索鼓励百花齐放的多元路径,在精神层面上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实践。

  5.鼓励乡村文化创新。鼓励乡村地区的创新创业,并且将新时代乡村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振兴乡村的精神变成村落文化的一部分,与时俱进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荣耀当代、激励后人。

作者:王俊     责任编辑:杨宗麟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