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语文趣谈——春种秋收

发布时间:2017-10-25 来源:《民进之声》2017年第9期

放大

缩小

  曾经有人问《春秋》一书为什么叫“春秋”而不叫“夏冬”?也曾有人解释说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把当时各国的重大事件,以编年体记录,而一年有四季,春排第一位,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称为“春秋”。也有人从音韵的角度说,叫“春秋”比叫“夏冬”更上口。我们无法推断古人的想法,上面的两种解释也可算作一种合理的推断。今天我们从文字的角度,来聊一聊“春秋”二字。

  春,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种子萌芽扎根的形状,表示种子在阳光照射之下破土而出。金文将“春”字简化为“草、屯、日”以上中下结构组合。《说文解字》中说:“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春,大地回暖,阳光和煦,春风骀荡,杨柳吐绿,草木生发,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是农民最为繁忙的时节,也是给人以希望的季节。

  秋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蟋蟀藏在洞穴里,表示天气转凉,昆虫蛰伏的意思。小篆的秋字,将“火”与“禾”并列为左右结构,表示谷物在阳光照射之下逐渐成熟。《说文解字》说:“秋,禾穀孰也。”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再到隶书、楷书,“秋”的字形几经变化,围绕着秋的季节特征,表意也各有侧重。

  春秋二季历来为文人墨客吟咏不绝,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程颢的“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都是此中佳作。

  春秋不仅为文人所吟咏,还被古代帝王、政治家、思想家赋予了政治色彩。古人有自然神权观念,即讲究天人合一,顺应天意。西汉董仲舒继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春天万物萌动,欣欣向荣,在春季,除去播种之外,古代帝王还往往把庆典、奖赏等代表国家兴盛的事情放在春季,当然这也与春天的气候特点有关。秋天,七月流火,天气转凉,充满萧瑟悲凉,《红楼梦》中林黛玉有《秋窗风雨夕》一诗“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由于秋天的肃杀之气,刑罚大多放在秋季,因此,有“秋决”之说。

  在颛顼以前,人们的天文知识还很少,那个时候的一年,只有春秋两个季节。王力先生也曾经指出,在西周以前一年只分春秋两季,孔子时代,还保留着西周以前历法的残留,因此,纪年历史名之以“春秋”。后来的史官又沿用了前人的用法,继续用春秋表示纪年历史。

  (作者系民进天津市河北区委会委员、五十七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作者:赵华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