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我与马季的书法情结

发布时间:2018-02-28 来源:《江苏民进》2017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马季是我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精练娴熟、功底深厚,说学逗唱、各显其能,开拓了一代相声新风,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被奉为“笑星”。

  因工作关系,我与马季老师有过多次接触。印象中的他总是微笑着,乐呵呵地眯缝着一对小眼睛,是一位亲切、慈祥的老人。1984年,南京举办了首届北方曲艺会演,徐州的韩兰成在会演中有极佳的表现,作品和表演都获得了一等奖,当时马季就收了仍在厂里当工人的他为徒。我与韩兰成是多年的朋友,既然他拜了师,自然而然地,我与马季老师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

  马季老师平时别无所好,独爱书法。他曾说自己是书法票友——“相声第一、书法第二”。80年代初,他到山东武城县体验生活时,结交了一位名叫徐辉的书法朋友,在这位书友的影响下,他爱上了书法这门艺术,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马季老师悟性极高,又十分勤奋,每天都要坚持临帖,有时一天甚至要练上八九个钟头,难怪他自诩为“相声、书法并重”。

  1992年,他首次应邀到连云港演出,住在天然居宾馆,当时我负责接待,整天和他在一块儿聊。马季老师知道我也喜爱书法,因此两人谈话的内容除了相声外,更多的便是谈论书法技艺了,因为兴趣相投,愈说愈发心心相印。马季老师毫无大腕派头,我向他索字,他显得十分高兴,连连说“好好好”。

  一天晚上,我与几位书友到宾馆看望马季老师,一推门,只见他正握着毛笔在纸上写字,桌上左角放着一本欧阳询的字帖。他专心致志临摹,与古人亲密对话,一心扑在字帖上,对我们的到来竟丝毫没有察觉。我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字帖,说:“马老师,你还每天临帖呀!”他笑着说:“不临帖没有法源,失去了根基,成了野狐禅,终究不成道,不上规矩,成不了大器。”我听了这番话,深有感触,像他这样的艺术家,能有这番见地,绝非一日之功。

  马季喜欢榜书,身边带来的笔太小,惟恐发挥不好。我一听连忙从家中带来一枝提笔,他试了几笔感到很满意,立即铺开宣纸,泼墨挥毫,写下了“无索”二字,他告诫我说:“要对社会奉献,不求索取。”所谓“书为心声”,可见一位艺术大师崇高的思想境界啊!后来周围的人闻讯而至,马季老师不厌其烦地一一为他们题字,就连宾馆里的工作人员也沾了光,整整一个晚上,连写了十几幅,又特地为我写了几幅。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经过二十多年的钻研和苦练,马季老师的书法艺术日臻成熟,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字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收藏。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马季的书法,当然有名人效应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的字确实写得好。

  马季已在北京、南京、苏州及新加坡、美国等地举办过十余次个人书法展或与他人的联展。记得有一年“五一”期间,我到中国曲协送书法展品时,还见到马季老师的数十幅书法作品正待发往外地展出。

  马季老师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永存。正如他所说:“尽管艺术有诸多门类,但它们真善美的底蕴是相通的,在书法艺术上每多一份领悟,都会充实我的相声创作与表演,而在相声艺术上的每一步提高,又促使我更加追求书法艺术的升华,享受书法艺术带来的乐趣。”

  (作者系连云港民进会员)

作者:王善同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