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老街巷 老建筑 老字号

发布时间:2018-03-19 来源:《山东民进》2017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人们慕名来看这座盛誉于世的文化名城济南,欣赏的就是这座古城的清澈泉水之美、建筑风格之美、深沉质朴的文化街区之美及人文历史厚重之美。这已达成人们的一种核心共识及文化认同。——题记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有山、泉、湖、河之美得天独厚,她还是一座集老街巷、老建筑、老字号于一体的“近代建筑博物馆”的城市呢!据相关史料记载,济南古城宋时称齐州,后升格为济南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府城墙改建,此后的济南城建规模和格局亦随之稳固。至清末之前,济南府城便有着“水居其半官衙居其半”之名,足可见历史上的济南是一座建筑风格底蕴厚重之府城无疑。

  明清以来,济南历史上的“官衙”(署府)大都建于城内,不少官宦人家于街巷大兴土木,起居造宅,其区域风貌亦随之改变和丰富起来。位于曲街小巷里的王府池子(濯缨泉)原系明德王府(珍珠泉)花园的一部分,后流落民间,融入老街巷成为一景。“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百姓家”,是为济南历史上的真实缩影,

  随着济南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数不清的老街巷、老建筑、老字号等组成了老济南历史的经典。旧街老巷保留下来的如“府学文庙”、“关帝庙”、“督城隍庙”、“天主教堂”及官宦宅邸和高墙阔脊四合庭院、商家门市店铺等为老济南历史文化沉积留下了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和人文景观,成为当今古建保护的典范。

  济南优秀历史文化建筑和优秀历史文化街区古朴沧桑,巍峨壮秀,其悠悠古韵尽收眼底,美不胜收。芙蓉街、将军庙街是济南较有特色的老街,2014年获批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将军庙街以曾有将军庙等诸多老建筑而闻名,芙蓉街历史上则以商业文化浓郁而著称。将军庙街上的天主教堂原建于清雍正时期,是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老建筑,后焚毁并重建于咸丰年间,至今保存完好。芙蓉街南段路西原济南“教育图书社”旧址,是一座近代建筑楼房,主体三层,二层设有一小巧玲珑的阳台,为这座百年老建筑和这条繁华老街增色不少。该社由号称“山东教育第一人”的鞠思敏先生等人创办,为济南的教育建设立下了不朽之功。现虽已改弦更张,但小楼因其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仍为芙蓉街和济南老城区的特色标志性建筑之一。

  自百年前济南开商埠,其区域建设更是洋风劲吹,西化凸显,中外合璧建筑鳞次栉比,近代别墅群落竞相媲美。沿普利门行走经二路(二大马路),繁华似锦的老街巷、老建筑、老字号一处处壮观夺目,一座座玲珑俊秀,令人眼界大开,痴迷于古朴隽永的画卷之中。关于经二路的起源,《续修历城县志》载:“1904年(光绪30年),济南开商埠,将该路定名于经二路。”相关史料又称:“出西城普利门,至于大槐树。曰商埠。”“二马路及纬三纬四纬五最为繁富。”德华洋行、邮政局大楼、瑞蚨祥、祥云寿、宏济堂、万字巷等老街巷、老建筑、老字号花团锦簇,蓬勃绽放!

  瑞蚨祥是济南“祥”字号中最有名气的老字号,也是济南保留较为完整的老建筑之一。号称中国北方近现代史上的大商业资本家孟洛川,是孟氏大家族鼎盛时期的佼佼者。遥想当年章丘旧军孟家的创业历史,孟氏家族号称中国商业巨族可谓名不虚传,其“祥”字号绸缎布店等遍布全国各地,为老济南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旧影。位于经三路48号原小广寒电影院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04年,是济南电影院优秀历史建筑之最。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这里一度成为济南市卫生教育馆。当年,我曾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来此观摩展览,亲眼目睹过传奇贼人“燕子李三”蹿房越脊之“飞毛腿”。再后来,这里成为“卫生与健康报”编辑部,其八开四版小报深受读者欢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又改成了录像放映厅。现今,小广寒老建筑原址通过文化餐厅和电影博物馆的方式保留下来,成为济南一道靓丽的独特风景。

  有目共睹,济南许多老建筑沧桑风雨历经百年依旧矗立井然,依旧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有的老建筑却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外,成为济南永远的痛。失去的已经失去,没有失去的为何不能把它保留?!幸运的是新近“修旧如旧”建成的“明府城”百花洲片区和“融汇老商埠”一解济南“历史文化街区”之困惑,让人们有了了解济南历史文化及认识济南老街巷、老建筑、老字号的好去处。美中不足的是,就老济南历史文化景观来讲,其“明府城”现今的规模深度尚不够,且外围老街巷、老建筑、老字号等景区景点散乱,难以形成整体聚焦合力。如能够设计打造出“明府城”与“老商埠”有效对接,形成一条东有“明府城”、西有“老商埠”的文化旅游线路的资源优势,让古街老巷优秀历史建筑与近代商埠文化竞相呼应,把老济南“活起来”,火起来,那将是济南建设发展之幸,无疑是对弘扬济南历史文化,保护济南老街巷、老建筑、老字号文化遗存所做的历史贡献,功莫大焉。

  (作者系济南民进会员)

作者:李和平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