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带孩子们走进书法世界

发布时间:2018-03-19 来源:《山东民进》2017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2015年初,我受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王大千先生之邀,为“孔子学堂”录制书法视频课。这个视频课是基金会“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系列公益讲座之一。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很兴奋,因为给孩子们讲课是快乐的事情。可是接下来,开始着手写教案时,我又感觉到这个任务的分量之重。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名家云集、流派众多。从哪里开始讲,如何让孩子们喜闻乐见,并且具有可操作性,我一时还没有找到很合适的切入点。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王秘书长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几次邀请我到社区、学校、幼儿园商讨录像事宜,还带我到《论语》研究专家鲍鹏山讲课的“孔子学堂”录像棚去现场观摩。我虚心向各位专家请教,再结合自己从小学习书法的经历,最终把自己的书法课程定位为《书法入门·笔画十讲》。我对秘书长说:“我想为孩子们学书法做点事情。”秘书长听后非常赞许,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王老师,我们基金会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想让不会拿毛笔的学龄儿童听了你讲的课后会写毛笔字、爱写毛笔字,进而喜爱祖国的书法艺术。我们并不缺少书法家,我们缺少乐意为孩子们讲书法的好老师,期待你的精彩开讲。”听了这番话,我备受鼓舞,连忙道谢:“王秘书长,我才疏学浅,让我试试看,先讲一两节,您多提宝贵意见。不妥之处我及时修改、补充。”

  就这样,我的讲课提纲慢慢在脑子里清晰了。我先从练字准备讲起,以仓颉造字的故事为引子,讲述汉字的由来,因为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然后讲文房四宝,让孩子们用小手去拿一拿毛笔,研一研墨块,书案上的笔架、笔帘、镇纸等文具一一让孩子们认识。小朋友们瞪着好奇的大眼睛问这问那。录完第一课后,在场的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心里有了底。第一课录制完成,回家时天色已晚,当时已进腊月,看街面上人们都开始在忙年了,可我满脑子都是录制课程的事情,好像忘却了作为家里的女主人还要忙年。我只想尽快把课程录完,与孩子们见面。晚饭过后,虽然已经很累,但我一想到那些仰着红扑扑的小脸问这问那的孩子们,便又来了精神,继续挑灯夜战,续写后面几课的教案。

  按照我的设想,我用十讲的篇幅系统讲解了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及各种变形。讲解过程中穿插了楷书四家及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故事,设计课后练习采用《论语》名句。整个课程设置以书法艺术为种子、传统文化为土壤、讲解示范为施肥浇水的过程,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书法,让书法启蒙教育在细雨润物无声、滋养孩子心灵的过程中默默发芽,开始生长。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也一直陪着我,通常忙活了一上午,已经过了午饭时间,饿了就暂时停一下,在路边店简单吃一点东西接着干。就这样我们一直忙到小年那一天,《笔画十讲》全部录制完成。王秘书长特意赶过来表示祝贺,并且夸我讲得好,贴近孩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视频课程网上播出后,短短一两天时间点击量超过四千次。非常感谢“孔子学堂”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能够把自己从小练字的心得与小朋友们分享。回想这些年来我的练字经历,从七岁开笔、任性涂鸦,到少年临摹、独立创作,再到成年以后传道授业、临池不辍,我深深感受到从小练习书法、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少年儿童在临摹碑帖的同时会养成做事踏实细致、内心澄静的品质,在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中会慢慢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这种以方块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在黑白世界里表现着她的多姿多彩:无声而具音乐之美妙,无色而具画图之绚烂。我在“孔子学堂”给孩子们讲书法,努力让课堂内容丰富有趣,用我的讲解把小朋友们带进这一方神奇的艺术天地,让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浸润在翰墨芬芳里,我快乐无比。

作者:王璇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