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寒假的自由阅读时间
自由,多金贵的字眼。寒假,和自由关联。在网络信息时代,自由似乎已成一种奢望。譬如寒假,未曾开启已被填充。中国人的视野喜欢集中在小孩身上,因为抓住小孩就抓住一个群带,抓住未来。所以,小孩的寒假被多方关注。关于寒假的各种文章铺天盖地来袭,大多告诉你“该怎么做”;问你“这么做了么”;分享给你“这么做多好”……推送,是容不得你喜欢不喜欢的。信息时代的无缝沁入,让小孩的寒假经由父母手机中的信息入侵而被感染。
放假,原本是用来放空的。该怎么做,原本应该由自己说了算的。
不过,这当然不现实。小孩贪玩,倘若给他们自由,他们会把时间全交给玩乐。中国的父母很迷茫,此时有推荐自然比没有强。在推荐面前父母没有主张,只能做“二传手”,让小孩的寒假被他人的主张填满。幸好,我看到的推荐真好,但也担心劣质推荐善于乔装,趁着小孩父母的繁忙,钻了寒假的空档。
放假了,爸爸妈妈一下子少了学校的支持,脱离了课程的平台,自己又无法脱身陪伴,小孩有了大把时光,真的需要社会各方当后台,当智囊。
作为教师,也是父母,我只有建议一条:善待寒假,让自由阅读成为私享。
不管小孩是理科男,还是文艺小青年,寒假都应该是被善待的“自由阅读时光”。阅读,是所有兴趣延展与精深进步的源动力。寒假阅读的关键词是——自由。自由地读,读自己喜欢的书。问题在于,寒假貌似自由,但观察了好多小孩,发现自由度真的很小。以往,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参与家长安排的各种培训项目。寒假也好不了多少。这和经济收入无关,中国家长在这个方面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阅读在很多的家庭中,就是跟小孩抢夺睡觉时间。所以,很多家庭中最流行的自由阅读就是睡前听故事,睡前读书。读书,成了安眠药,成了安慰剂。在《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一书中,美国的唐娜琳·米勒跟我们分享了她的阅读经验。她认为每周应该保证两个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两个小时”,多么触目惊心的时间啊!平均到每一天,共只有17.14分钟。但,真实的情况是连这可怜的17.14分钟都不能保证。
寒假能够保证么?答案是“很难说”。太多的触角伸进寒假,如何应对呢?
正确看待“自由”是重要前提。自由,并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完全放松,没有约束的纯粹自由是不存在也极其危险的。自由,就是在各种约束下,自己依然有调整的能力。“可调整”就是自由的标志。从这个角度上来审视,寒假的自由阅读时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
其一,学会偷时间。古人说读书贵在“三上”,即马上、厕上、枕上。骑马的时候可以读,如厕的时候可以读,睡觉的时候可以读,古人是偷时间读书的典范。而今天的小孩读书却是一件“好大的事”,一谈读书就要正儿八经读,就要开辟专门时间,上专业课堂,提及的书目非大众经典不可。生活中,不少小孩是将如厕阅读做成常态的,但毕竟这个结局难登大雅。如今,我们希望爸妈把“偷时间读书”大张旗鼓地弘扬。“偷”,就是不把阅读时间固定,不把阅读的书目固定,不把阅读的姿势固定。比如,偷偷来读可以,神秘兮兮读可以,私密独享读可以,读什么都可以。选取的依据就是目前的阅读鉴赏水平,读着读着,就会变化。倘若真的没有往父母希望的方向变,也是造化。世界上除了读书外,还有别的发展。自由阅读的核心理念,就是让阅读真正成为可以自己支配和调整的事。例如,饭前读一读,准备外出等待妈妈化妆时读一读,回到家体力还没回复到可以蹦蹦跳跳时读一读……这样一来就发现,每天17.14分钟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读多了,读就成为习惯,成为意识。这个比读什么更可贵。
其二,自由阅读,家中必须做到随处有书可读。我从飞机上座椅背放着的杂志,咖啡屋里随处可取的杂志,公众场合随手获取的免费杂志中得到启发。为什么印刷精美价格不菲的杂志要不遗余力地让你触手可及呢?因为出版商知道这是个速读时代,完整的阅读时间几乎被挤压,短促散碎的时间需要重视与利用。自由阅读,“可控制”的就从散碎时间中开始。很多人主张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房,至少有个书架,或者有一张书桌。城里的孩子确实应该有。倘若有些家庭真的没有,你读不读?即使有,不在书房、书桌旁读,你读不读?要让小孩把阅读的“架势”感放一放,在家中各个地方放些书。柜子上,茶几上,台面上,椅子上,床头边,抽水箱盖子上……家中随手可得,小孩在各个场景中都看到“书”的符号。小小举动带来大变化。一来,有利于偷时间,二来,让书本深深地印刻在小孩的生活图式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其三,自由阅读,家中还要有样可学。家人都要为小孩阅读树立榜样,成为模仿的对象,小孩能潜移默化学习。我们谈到“关羽”,很自然会想到他夜读春秋的画面。实际有人考证,关羽读的不是春秋;还有人说,关羽哪里是在看书,其实是在装样子。我觉得,妙就妙在这个“装”,装也要有品位。关羽读什么,谁在意呢?那样一幅画面成为永恒的图式,给我们的启发太大了:关羽善武都可以读得这样美,我们的爸妈为什么不行?即便爸妈是商人,或者忙碌的公务员,也许是奔波于各地的业务经理……只要在家,都可以像关羽一样,让孩子看到你手捧书本的模样。小孩是有样学样的,倘若在家中看着爸爸抽烟的样子,他就学抽烟;看着妈妈涂口红,她就学着涂口红;看着姐姐玩手机,他就要求也来一部……家庭中没有示范只有厉声呵斥,催促阅读,这不等于打自己的脸吗?
其四,自由阅读还要有话可说。和小孩聊聊书吧,退一万步说,即便爸妈什么都不读,总可以做一个真诚的提问者:最近读到的有什么好玩的?从书中学到些什么?哪书本中的哪个人最有意思?有没兴趣也写一本?再退到底线之下吧,即便什么都问不出来,爸妈也可以尝试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邀请小孩为你高声朗读书中的一个章节。一边听,一边要有享受的样子露出来,要有回应,这就是给朗读者最好的奖赏。朗读有神奇的效果,非常有助于促进小孩读得进书,读得懂书,读后爱上读书。
善待寒假自由阅读的时间。善待了会有善果,也许,不爱读书的小孩真的可以养成阅读习惯。最起码,坚持三十天的刻意练习,阅读的意识能够悄然形成。一旦阅读成为终身习惯,其他的爱好就能够向纵深发展。
爸爸妈妈们,自家小孩的寒假,其实是靠你们的。
(作者系福州民进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