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吟
有一个成语叫“淡泊明志”。
语出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宁静,指的是恬淡寡欲,不热衷功名利禄。在诸葛亮看来,一个人既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又要有不争名利、不慕荣华的淡泊心境。只有达此境界,才能克服浮躁,思虑深远;才能力戒荒嬉,奋发有为;才能“明志”“致远”,实现远大抱负。他自己就是一位淡泊名利、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的楷模。其儿孙恪遵懿训,对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时人誉之“三代忠贞”。
古往今来,有多少淡泊明志的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一种淡泊;晏婴身居宰相高位,一再谢绝齐景公为之建造新居,始终住在低矮狭小的旧宅,是一种淡泊;介子推功高不言禄,当群臣争向晋文公请赏之际,悄然隐居深山,是一种淡泊;海瑞为官,穿粗衣,吃粗粮,种蔬菜自给,也是一种淡泊;方志敏经手大笔军费,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常常身上一文莫名,同样是一种淡泊;甘祖昌将军解甲归田,从事农耕,过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又何尝不是一种淡泊!
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有火热之情、豪迈之志、拼搏之姿,但是否便可以舍弃淡泊之心?
回答是否定的。
淡泊,是节欲健心的上好灵丹。七情六欲人皆有之,而欲望过炽,必烁身心。尝读《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比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了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思朝中挂紫衣。若要其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西。”如果对欲望不加节制,成天思谋着票子、位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身为欲役,得陇望蜀,永无宁日,如同柳宗元笔下的蝜蝂那样,什么杂七杂八、甚至污七八糟的东西都背在身上,以致力穷气绝而不自悟,岂不可叹?
淡泊,是防腐拒贪的一剂良药。贪官之贪,大抵在以权易钱,而淡泊者早已把“钱”看透。考“钱”之来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诗经》记载,“钱乃上古一农具,略似今之铁铲,因其通用之故,人们仿此造出金属货币,称之曰“泉”,取“泉水般到处流动”之意。视钱为水,大彻大悟。钱之来路清白,挣得怡然,用得欣然,有如溪水熙熙淌过;而不义之财滔滔而至,则如洪水肆虐,难免招致灭顶之灾。古往今来,惯于敛钱的主儿不知凡几,有的甚至富可敌国,然而曾几何时,为官的,“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为富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此中况味,能不深思?
淡泊,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它不是无为者的无奈表白,不是失意者的自我慰藉,而是创业、创新者的自觉追求。甘于淡泊,就会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淡看一己去就;甘于淡泊,就会不重索取,而重贡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甘于淡泊,就会摔掉羁绊,轻装前进,永葆青春,朝气蓬勃!
淡泊,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情愫!
淡泊,是集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淡泊,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
淡泊以明志,敬作《淡泊吟》。
(作者系民进衡阳市委会原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