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禾苗青青麦穗儿香

发布时间:2018-10-26 来源:《山西民进》2018年第3期

放大

缩小

  乡村的夏天是辽阔的,它装载着乡里人朴素的现实生活,也装载着乡村植物美妙的长势,更装载着我们童年的许多美好梦想。

  入了夏,北方的乡村就披上了绿色斗篷,万物欣欣向荣,无论向哪里眺望,映入眼帘的都是绿色的雾霭,童年的我们便经常出没在这绿色里了。

  我们上小学时学校的指导思想是“开门办学”,就是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农村的孩子,学农是最现成的事情,不好好参加学农劳动就是有资产阶级思想,一旦有了就会受到众人批判,因此不管身体强弱,学生们都会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生产队的农田要按农事干农活,每到初夏时节,小麦需要除草松土、玉米需要间苗薅草、高粱也冒出了头,农事紧了,生产队人手不够,村干部打个招呼,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放下课本就开赴田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播种是牲口和人合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纯手工操作,籽种是撒播的,因此呢长出的苗子肯定不符合庄稼间距要求,玉米和高粱都是需要间开苗子后,再用小锄锄草松土,小锄子俗称薅锄,也就是蹲下薅草的农具,生产队一般是女人们做这种农活,她们常常拿个小板凳坐着间苗锄草,沿着苗垄移动。学生们是不坐板凳的,学生们蹲着干活。那种活虽不是重体力活,但干起来并不轻松。一般是每人把着两垄苗子往前薅,薅着薅着,不由会生出一些幻想,怎么怎么变个戏法儿,让田野里的植物都有美妙的长势,让庄稼苗自己摆好姿势,让杂草主动退到地头,让土地自己锄过自己……幻想归幻想,干活可是丝毫不能马虎的,谁都不想被落在后面。有同学活儿干的又快又好,遥遥领先,成了领头雁,会得到老师的口头表扬,生产队的人看见了也要问是谁家的娃,这种时候娃心里是沾沾自喜的,要是家长在场也会脸上有光。

  生产队的劳力总是不够用,农活也总是干不完,玉米薅完了再去侍弄高粱,玉米高粱之后还有谷子。学生们人多又不挣工分,生产队自然喜欢,今天这个队明天那个队,农活忙时,一两个星期不上课是常有的事情,村里的干部群众都觉得农村的娃和土坷垃打交道,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娃们也不抱怨,也不会叫苦叫累,干活还总是争先恐后,绝不偷懒,到学期末能够评上劳动模范是很光荣美好的事情,拿回家奖状父母也会很高兴。

  夏天差不多每个孩子的业余时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挖猪草。那时候,村里几乎家家喂猪,喂猪可以一举几得,一呢是人不能吃的粮食边角料,包括洗锅洗碗的泔水,统统都可以喂猪,充分做到了废物利用,勤俭节约;二呢是猪能吃能拉,猪圈又是沤肥的好场所,家里的垃圾、灶灰、炉灰都可以倒在猪圈里沤肥,到春天生产队用箩筐量了,按多少折算了记工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那时种庄稼用的都是农家肥;三呢是喂肥了猪到年底可以吃肉,那年月肉是奢侈品,买肉需要肉票。村里没有红白事宴绝不可能杀猪,除非猪得了不治之症,所以平时能吃点猪油有一点荤腥味儿就不错了。许多时候,即便是猪喂肥了也不一定能杀了吃肉,因为食品站给各村定了卖猪任务,每隔一段时间食品站的人就会到村里号猪,号住谁家的谁家就要在规定的日子里把猪送到公社食品站,食品站按收购价给钱,同时能返还一些肉票,那就有肉吃了。村里要是完成了生猪收购任务,剩下的猪才能杀,谁家要杀猪那就像过节一样,杀猪菜东家送一碗西家送一碗,能香半条街,杀了猪过年就叫“能过个肥年”。养猪好处多多,当时有一幅标语很流行“要想富,少生娃娃多养猪”,但是养猪最大的麻烦就是“养”,喂食儿,猪很能吃,那会儿粮食那么金贵,没有谁会愿意拿出来喂猪,所以一到夏天,野草野菜就成了猪的主食,大人们要下地劳动,挖猪草就成了孩子们的任务。整个夏天,地里的草由少长到多,再由多挖到少,一把小铁铲被磨得光亮圆滑,装草的工具从竹篮变成箩筐,猪也由猪娃子变成了克朗猪。在那些挖猪草的日子里,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所有猪草疯长,就像神话故事里说的那样,一眨眼面前便是一片旖旎的草地,一伸手便是一把肥美的猪草。

  转眼夏收时节到了,暑假之前最后一项农活是捡麦子。当时我们每天都要唱一首歌叫《我是公社小社员》:“我是公社小社员来,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来。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哎嗨嗨哎嗨嗨,贫下中农好品质,我们牢牢记心间。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每年过“六一”学校文艺宣传队都要演一个节目,叫表演唱“颗粒归仓”,小演员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画在纸板上的麦穗,十分漂亮,蹦蹦跳跳且歌且舞,告诫观众们不能丢掉一穗麦子,一定要“颗粒归仓”。因此拾麦穗是我们的“必修课”,生产队所有的麦田割完麦子以后都要由学生娃或者老年妇女捡一遍,每个学生每日所拾麦穗都要上称称斤两,分量多少会可以衡量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为学期末考核评选三好学生和劳动模范的依据。因此,捡麦子时我们总是希望大人们割麦子手下留情,不要收拾的太干净,期盼地里横七竖八躺满麦穗,让我们每天都能满载而归。

  捡麦子结束以后就该放暑假了,由于是农忙时节,假期里不会布置多少作业,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必须的,十岁以上的娃娃们假期里就可以是真正的小社员了,劳动也给记工分,一天三出勤的记工时叫“带早一天”,不带早的少两分工。麦收时正值雷雨时节,整个麦收过程处处体现的就是一个“抢”字,叫“龙口夺食”。我们一般是被分派在场院上干活,脱粒机脱麦子时,我们搬麦捆、挑麦秸。脱出来的麦粒要用扇车扇好几遍,扇麦子时最累的是挠簸箕,孩子们干不了,但抖簸箕、打扇车这些活都干过。夏收劳动又热又累,但是眼看着长在地里的麦子,一天天离吃到嘴里近了起来,我们的心里是欣喜着的。有的时候甚至希望麦子长了一茬又一茬,永也收不完打不完,那样就有好多白面吃了。抢收抢打结束以后我们也干一些十分轻松的活儿,比如sa(音)麦根,就是脱粒机脱麦子之前,为了减少工作量,要用铡刀切下麦捆的麦根,这些麦根还要让年老体弱不能干重活的老奶奶和娃娃们一点点刨开捡出里面遗留的麦穗。多数学生打完麦子就可以不出工,真正过几天假期生活了,但假期里给猪挖草是必修课,每日清早趁凉快出去,大人们收早工时娃们也差不多装满箩筐了,一起回家吃早饭。

  麦收拉开了“三夏”的序幕,打完麦子就完成了夏收、夏打,之后就剩下了夏种,夏种主要是收割完麦子的地里种上糜子、荞麦、萝卜、白菜,只要老天爷不干扰,土地是不能闲着的。三夏结束了暑假也就过去了。开学返校以后,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写有意义的假期生活,我们总会写到“脸晒黑了,心炼红了”,写到劳动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写到我们深刻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写到从贫下中农身上学到了优良品德。也总会写到吃上新麦的喜悦,写到我们年复一年的期盼:希望庄稼时时长势喜人,粮食年年丰收。

  火热的夏天在我们的作文里画上了句号,但那些绿油油的庄稼苗、青草苗,像一群群活蹦乱跳的精灵,经常茁壮在我的梦里,让我满心欢喜。而那弥漫在夏收时节的清新麦香,犹如生命中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总让我情不自禁,碎碎念想。

作者:王海英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