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儿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夜色多么好 ,令我心神往,在这迷人的晚上。” 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风靡一时,耳熟能详的前苏联歌曲。那时我们正值总角之年,每每哼起这首歌,就自然而然联想起莫斯科那迷人的夜晚,仿佛听到白桦林在风中沙沙作响,看到小河静静地在流淌,感受心上人偎依身旁难以名状朦胧的温暖和爱恋。
时间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年孟夏,约上友人,正儿八经地赴北欧“体验生活",也顺路圆一圆苏俄之梦。经过十多个小时漫长的行程,下机后的第一站就是莫斯科。下塌在东郊的伊兹麦洛娃三角洲酒店(Izmailovo Delta Hotel)。这是一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四星酒店,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相隔不到千米,就是地铁3号线的游击队站,下地铁坐五站便可到达市中心的革命广场,出革命广场站不远就是莫斯科的心脏红场。酒店共有976个客房,颇具规模,环境清幽,植被茂盛,绿草如茵。
入住时间虽然已是晚上9点钟了,但因莫斯科的纬度较高,天色仍是昼亮。从10楼房间的窗子居高临下往外看,近处的酒店停車场上,各种车辆象甲虫似的整齐有序停泊着。稍远的是绿树夹道的马路,越过马路便是一弯河流,有了河流,城市仿佛添上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便有了灵气。河流环绕着一座森林公园,在郁郁葱葱的树丛中,隐约可见二、三座尖顶的俄式建筑,也许是教堂吧。这些人文建筑与公园的自然景观配合和谐,相得益彰。最远处的是西郊民居,几幢高层楼房镶嵌在余辉未尽的天际线上。
我们的晚餐安排在与酒店一路之隔的在城堡餐厅。从外表来看,城堡餐厅完全可称得上高大上,其建筑富丽堂皇,吸人眼球,那艺术感极强的立面,加上灯光的衬托,给人以如梦如幻的感觉。餐厅内的装修似乎有些陈旧,木梯扶栏的制作也颇为粗糙,与华丽的外表不太相称。我们吃的是八菜一汤团队餐,主打菜是土豆炒鸡块,与国内相比,俄罗斯的餐饮还真是不敢恭维,好在环境优雅,可谓“秀色可餐”。城堡餐厅的西面广场上有一门装修一新的大炮,精致得如同艺术品一般,让你摸不透究竟是真是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炮筒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如此,俄罗斯也不例外。
走出朦胧的城堡,徜徉于酒店周边。这时天色将暗,华灯初放,回首整个城堡餐厅,灯光浮翠流丹,璀璨夺目,与周围众多酒店的屋顶和立面的霓虹彩灯辉映成趣,远近高低层次分明。看看手表,已是十点,天还未断亮,要知道,这个时辰在国内已是下半夜三点钟,我们好像早已习惯时差,毫无睡意,悠哉游哉。
导游有话在先,莫斯科的治安状况不尽人意,尤其夜间外出需格外小心。但初来乍到的好奇心,反而助长了我越雷池半步去寻求一个幽静处。离去火树银花的酒店广场,跨过西面的马路,便是小河。独自席地而坐,眼前又是另一番光景:河面波光粼粼,隐约可见岸边竟然还有人垂钓,树下坐椅上一对少男少女爱意正浓……
头顶皓月当空,远处灯火阑珊。我微闭双目,陷入暇思,不由自主想起了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遭遇,想起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想起了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想起了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油画,想起了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想起了卫国战争直逼东德柏林的胜利,想起了电影“列宁在1918”中说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想起了赫鲁晓夫土豆烧牛肉的那个共产主义。耳边回荡起“喀秋莎” “山楂树”“三套车”“白桦林”,尤其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些伴随我长大的歌曲,此刻此景,不正是与那歌词与那旋律相吻合吗?
不期而遇的烟花爆竹声打破了夜空的寂静,这究竟是偶然呢还是巧合? 我们都感到惊诧:到底是欢迎咱们来自东亚的朋友?是庆祝莫斯科这座城市的歌舞升平? 还是为半个月后举行的俄罗斯世界杯的开幕式预演呢?几束烟花也把我拉回到现实的境地。周围已是人散夜静,同样普普通通的月空、树林、小河、房屋、灯火,但今晚的这一切却构成了一个真真切切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但愿中俄兄弟友好相处,但愿平和安宁成为世界永恒的主题,“但愿从今后 ,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