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牡丹最耐看
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人们用她寓意富贵,她不像梅花样在早春的寒风冷雨中开放,也不像菊花开在晚秋的萧条落叶时。原生于黄河流域的牡丹开在春末夏初,在春天万千草花树花竞开的序幕后,才华丽登场。她花色由白到紫,艳彩多变,花朵如碗口大小,花瓣有单有复,花期却只有十天不过半月。她释放出甜美馥郁的淡淡的香味,不浓烈但悠长,带给观花的人既兴奋愉悦又安详平和的感受。人们留恋其间,精神烁乐,不忍离去。牡丹花雍容华贵的出场、短短数日的芬芳、让人迷恋的沁香,是她打动人的地方。
牡丹属芍药科芍药属,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开始于南北朝。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其花红故谓“丹”。“牡”的意思是可以无性繁殖。正是牡丹可用根苗无性繁殖的这个特点,可以让花品好的个体通过根苗繁殖长期遗传下去,扩散传播,而用种子繁殖又可使花品变异多样。从隋代开始,牡丹进入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通过根苗繁殖,出现成片的单品花的规模美景,形成了集中观赏的场面。到了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移到了洛阳,开始有人专门研究牡丹,有了牡丹专论,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这个时期,从品种培育到栽培技术都有了极大提升,所以缔造出“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南宋时,随商贾南迁,牡丹也引种到了天彭(四川彭县)、成都、杭州等地,通过嫁接和播种的方法,从中选出更多更好的适宜南方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品种。
中国牡丹从唐朝开始传入日本,据说最早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引入日本后,在日本北方也广受欢迎和爱戴,有许多园艺师进行杂交改良,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牡丹,花朵更加硕大,花瓣更加复杂重叠。
产于兰州及周边地区(临夏、临洮最多)的牡丹类群、品种相对原始,更抗寒冷,茎杆高大,枝繁叶茂,花朵相对较小,有复瓣也有单瓣,以深红(也称黑牡丹)、胭红、淡粉、淡绿、浅紫、纯白色为多,但不论什么花色,花瓣的根基都有一紫色斑块,所以叫做紫斑牡丹。
这个地区气候温凉,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牡丹开花后,兰州城里的牡丹始开花,由于海拔梯度变化,兰州及周边地区牡丹的观赏期从低的地方到高的地方,持续多达三十多天。
紫斑牡丹具体的培育地是现甘肃临夏、临洮一带。临夏古称河州,临洮古称狄道,都是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 “牡丹处处有,盛绝是河州”清代诗人吴镇的这句诗,已经作为临夏紫斑牡丹最经典的代言。河州牡丹,以“紫斑”为贵,已发现的品种有魏紫、姚黄、梨花雪、佛头青、醉贵妃等三百多个品种。紫斑牡丹属我国原生牡丹品种系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被国际园艺协会进行品种登记,并受保护的珍贵品种。
兰州紫斑牡丹建园规模最大,收集品种最多的当数中川牡丹园。坐落在距中川机场不远的一片丘陵,牡丹园海拔高度两千米,占地两千多亩,建设期近二十余年,收集播种了几乎所有兰州紫斑牡丹的品种,也有引自日本、山东、河南的大多数品种。牡丹园里最受主人重视并被精心呵护的是几十株从民间收集移植来的百年以上树龄的牡丹。树冠高达两米以上,根茎粗至十几厘米。有几株牡丹在移植时,园主十分重视,专门投资,每棵都用砖石砌起一米多高的花坛定植。2015年5月16日,中川牡丹文化节开幕,牡丹园主赵潜龙先生邀我去赏牡丹。我最关注的是这些古老牡丹的情况,在去牡丹园的途中,想象着这些高大的牡丹,枝叶繁茂,花朵累累的情景。去了现场却发现,这些百年牡丹叶小花稀,有些枝条甚至枯死,心一下凉落了。再看周边田里的牡丹,平平的种在田里,普普通通的管理,倒是长的枝繁叶茂,花团锦簇。仔细比较观察,原来由于主人过分关怀,不经意地犯了一个大错。本应由于树冠高大要有根系发达支撑,主人砌了一个花坛,不仅限制了牡丹根系的自由伸展,还由于离开地面一米多高,周边根系所在的区域夏天易被晒干受旱,冬季易被冻透受冻,怎能长出好来。当即叫来园主人,指出弊端。主人听了后连连称是,嘴里叨叨着,总算找到了精心关怀的牡丹活得没精打彩的根由,立即打电话着人修正。
花园里养花养草,总不如自然里精彩,花盆里的花草就更难伺候,概因为改变了花草本来对环境的要求。就如教育子女,大人常常并不去认真了解孩子,而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想提供孩子自己最好的关照,甚至溺爱,妨碍了孩子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中通过与自然接触、与小伙伴交流而自我感知世界,自我修复偏差,自我增强免疫的过程。费了很大的劲,结果适得其反,就如过于关怀的百年牡丹长势蔫蔫,精心呵护溺爱出的孩子也易失去风采。
这些年,走来走去,看过洛阳牡丹、菏泽牡丹,还是觉得兰州的紫斑牡丹最耐看。也看出来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其实是个不用过分富养的花,她喜欢阳光、也能耐寒冷,如果浇水过多,施肥过旺,她反而开的不鲜亮,而适当的控水控肥,她的叶子会更加精神,花会更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