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村
我这个年龄的人说起晋祠,那就是上学时郊游最好的去处。距离不远不近,景区有山有水。一大早骑上自行车,呼朋唤友,晋祠路上就是一串串笑声。年长了再看晋祠,就会驻足戏台大庙,研究研究宋代侍女们的姿态,拜拜周柏隋槐,站在鱼沼飞梁上听听晋祠的历史故事。直到有一天读晋祠博物馆老师送的书,忽然想问,这里仅是一处奉祀唐叔虞的祠堂,作为晋国的开国侯,他的国土他的都城他的子民都在哪里呢?
国庆小长假,应朋友之邀去他的家乡曲沃一游。朋友说,到了曲沃看看晋国博物馆,恐怕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深秋时节,公路两旁的树梢黄绿夹杂,偶尔也有一抹红色闪过。蓝天不寂寞,点缀着白云几朵。过了临汾侯马,空气越发清新了,美丽的小城近在眼前。
朋友最懂我们的心思,一早就带我们来到晋国博物馆。
馆前广场上是气势雄浑的三晋石牌坊,由三个“晋”字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演变而成。
牌坊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阳光灿烂,牌坊熠熠生辉!一路过来,已过了几个牌坊,个个大气端庄,上面的雕刻精美吉祥,是曲沃的风景,也是晋国博物馆的窗口。
曲村---天马遗址,五十年代就被发现,六十年代试发掘,直到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掘,九十年代才取得重大考古成果—发现了九组十九座晋侯及夫人墓葬,以及青铜器、玉器、骨器等一万余件珍贵文物。这一发现,证实了曲沃就是晋国的始封地,是晋国宗庙社稷之所在。
在这个遗址上建博物馆,可以让我们在今天还能看到三千年前的历史风貌,感受山西土地上灿烂的古代文明。决策者的初衷和英明值得点赞!
进门便是一尊白玉雕塑,名为“晋魂”。接着被吸引的是两边30幅石雕壁画的文化墙。东边的内容出自晋国的成语典故;西边的则是晋国历史上15个重大事件。文化墙有70米长,与地下展厅的内容形成呼应。一直听说曲沃是成语之乡,原来都与晋国的历史有关。匆匆浏览了一遍,就听说公益解说的时间到了。公益解说每天一场,而且是最优秀的解说员担任解说。嗨,可别误了。
晋国博物馆的整个场馆设计是下沉式窑院风格,晋南平陆这边多见这种窑院。我们跟随公益讲解员进入半地下展厅。展厅不是常规的隔墙橱窗,而是全部采用了镜面不锈钢材质,以吊柱和立柱贯通天地,利用镜面给人视觉上的壮阔感,为标题“华夏故国三千载 风云春秋六百年”做了最恰当的烘托。橱窗和人物塑像则依历史事件摆开,方便观众边听边看。
人说“文史不分家”,我这个学中文的历史恰恰不行。史前的资料大都仰仗《左传》《史记》,我却总也搞不清那些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这个展厅将历史文化穿插展示,以物讲史,以史带事,以事说人,完整有序。从山西人早就熟悉的“剪桐封唐”开始,展开燮父改晋、曲沃代翼、献公拓缰、文公称霸、迁都新田、三家分晋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在解说舒缓有致娓娓道来声里,晋国历史的脉络一点点清晰起来,那些耳熟能详却一知半解的成语典故“君无戏言”“唇亡齿寒”“宾至如归”“马首是瞻”“退避三舍”“表里山河”“从善如流”“休戚相关”等,也在这条脉络里一点点鲜明起来。六百年的风起云涌在这几十分钟里让人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置身那个金戈铁马、群雄称霸的年代,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之心油然而生,也为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由衷地感到自豪!
橱窗里的展品应该是从出土的一万多件陪葬品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物件。仔细看,它们品相华丽,手工精湛,即使在几千年前也一定是精品。特别是那套“晋侯稣钟”,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铭文全部为錾刻,这在西周青铜器里是首见。所记载的战争正是为史料缺失的,所以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离开第一展厅就是一条长长的走廊通向第三展厅。正在奇怪第二展厅哪里去了,只见“曲村—天马遗址发掘纪实展”几个大字醒目地立在走廊头上,原来这就是第二展厅。走廊两边的墙壁和橱窗里用大量的图片、实物和场景复原等方式,讲述了三代考古人半个世纪的考古历程,再现了那段漫长的探索之路。设计者真是好思路,这里既是展厅又是连接带,像一个时空隧道,自然而然地将辉煌的历史、艰难的考古、壮观的遗址串联在一个大主题下,符合参观者的心理。
众所周知,考古是个苦差事,与天斗,与地斗,还得与盗墓者斗。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和农民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整天拿个铲子挖啊挖……。曲村—天马遗址能被发现发掘,最大的功臣当属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和他的学生李伯谦先生。从六十年代起,他们就将睿智的目光锁定在晋南大地。在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岁月里,他们带领北大考古系的师生和山西考古所的人员苦苦寻觅,矢志不渝,经过三代近600人次的努力,终于揭开了古老晋国神秘的面纱。九十年代初,晋侯墓地浮出水面;之后,晋侯燮父墓葬面世。一系列的重大考古成果曾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一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它不仅证实了司马迁《史记 晋世家》关于晋国世袭记载的正确,复原了西周晋国历史,还为西周考古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分期标尺。其意义和价值都是非凡的。看着那些发黄的黑白照片,那些粗粗的考古工具,仿佛置身于那枯燥又寂寞的发掘现场,不禁深深地为考古人的探索精神折服!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所殿堂,就没有山西历史文化的源头。
博物馆的重头戏自然是那个出土遗址。晋侯墓地共发现九组十九座晋侯及夫人墓葬,陪葬墓、祭祀坑数十座,车马坑十座。这里展示的是四组具有代表性的墓葬和三座陪葬的车马坑,完全按照发掘出土时的棺椁格局和随葬品摆放形式。
走在暖红色为主调的实木地板上,隔着栏杆,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墓道和棺椁的全貌。虽然是假日,参观者也不多。这可能跟曲沃的地理位置有关,即使在山西,它也不是中心城市。朋友说,这要在北京或太原,早火了。像西安兵马俑那般热闹。说实话,我觉得看古代的东西,还是人少点好,历史需要思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座陪葬的车马坑,比秦始皇兵马俑还早六百多年。已经出土陪葬战车四十八辆,战马一百多匹,是全国目前已发掘的西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那阵式一点儿也不比秦始皇的差,毕竟我们才是老祖宗。
在展厅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两匹高头大马立在空地中央。解说员说,这下面是还没有发掘的车马坑,博物馆里凡是没有发掘的都是采用这种办法;而发掘出来不在现场展示的则用标识牌放在室外展示。这样说起来,整个博物馆的地下岂不全部是墓葬发掘现场了?想想都壮观。这是不是一种新的保护措施呢?我觉得至少比西安兵马俑好。遗址上的博物馆创建很难,不能将它变成纯粹的旅游景点,毕竟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需要好好保存。千秋万代,都应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要离开了,再细细端详一下那座“晋魂”雕塑吧!
立于雕塑中央的应该是晋文公,代表着晋国强盛时期的形象。左右是冲锋陷阵的武将和战士。四匹战车奔驰向前,战马扬蹄嘶叫,三面战旗猎猎飘扬。整个雕塑气势非凡,动感强烈,展现了当年晋国开疆拓土、征战四方的霸国风范。不愧为整个晋国博物馆的点睛之作!
我凝视着雕塑,思绪蔓延。在晋文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表里山河,晋国辉煌过;钱庄票号,晋商辉煌过;改革开放,晋煤辉煌过!明天,三晋儿女还将创造出什么样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