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革命圣地 感悟井冈精神
读着《井冈翠竹》和《八角楼的灯光》听着《映山红》长大的我,总是想象着井冈山的毛竹会有多厉害,能够挑起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八角楼的灯光该有多么亮,能够指明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漫山遍野开放的映山红,又是不是我们红军战士的血染成?所以,一直以来我对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心存着敬畏和崇拜,充满着向往和期待。
“最美人间四月天”,民进河北省委组织的机关干部培训圆了我多年的梦。短短的三天时间,紧张而周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把我脑海里残存的历史碎片重新串了起来,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井冈山斗争的渊源和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在茅坪、茨坪、上井、大井和小井的实践教学中,每到一处,老师都会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穿插到当时的战争过程中,真实的再现了革命的一幕幕场景,丰富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尤其是在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时,随着老师深情的讲解,我们队伍里很多人心有触动,眼含热泪,不时抽噎。是啊,谁没有儿女情长,谁不是父母的牵挂,然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让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置生死于度外,这种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们的心灵深受洗礼,这段探索中国革命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虽然在去每一个教学点的盘山路上,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翠绿,可是我的情绪一点也高涨不起来,满脑子浮现的都是老一辈革命者在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的艰苦恶劣条件下,发动带领人民群众和国民党精锐部队斗智斗勇,进行一次次反“会剿”的情景;想起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陷入沉思,分析斗争形势,艰难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画面;想起黄洋界保卫战以少胜多的欣喜还有朱德的扁担;想起曾志为了投身革命事业,多次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在小井红军医院的曾志简介和照片前,我久久矗立,感受伟大革命者和伟大母亲统一体的心情。井冈山让我们震撼的不止是毛泽东、朱德的丰功伟绩,更有众多不曾被我们熟知的名字: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袁文才、王佐、伍若兰、贺子珍……甚至还有很多来不及留下姓名就已经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井冈英雄,一个个鲜活地走进了我们心里。
在井冈山这片革命烈士鲜血浸染的大地上,处处都是茂密的松林竹海,映山红或是星星点点或是成簇成片妆点其中,彩色的花儿是不是象征着牺牲战士的化身守护着这块热土,让井冈山精神像松竹一样永葆长青,生生不息?
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此行带给我的心灵成长将是永久的。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胜利成果的我们,一定会与时俱进,把井冈山精神和新时代紧密结合,坚定信念,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一定会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传统,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不断开拓创新;一定会秉承“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参政为民”理念,把井冈山精神更好地运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以一首打油诗作为结束语:
《井冈之行》
踏寻圣地涤灵魂,
拜谒英灵追忆深;
革命历史永难忘,
井冈精神代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