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爱情,在六十年前遇见
当我们顺山势步行至旧梧州高中家属楼下时,只见这座在山腰绿树间的老楼,早已被青苔和藤蔓所环抱。抬头仰望三楼那片熟悉的阳台,绿植葱茏茂密,恰似那家最爱绿植的男主人,依然像春天般守在那里。那是民进会员范李德先生的家。2018年8月,范先生躺在一生挚爱的臂弯中,闭上眼睛,安然走完93年的人生。
之前的每一个敬老节,我们都如约去探望他,他和那比他小7岁的夫人总是像迎来自己儿孙般招待我们。他离世前,代表民进组织去医院探望他的我们,紧紧抓住范夫人的手,请她一定要保重。这个一口古粤音的老妇人虽面容憔悴,却语气坚定地回答:我明白的,我是共产党员,我该坚强的,也会坚强的。然而,陆续传来一些消息,以前一直精神矍铄、每天都能独自去附近大超市买菜的范夫人,不但愈发少见,而且开始用手杖了。于是,我们决定去看她。
开门的瞬间,我们眼里隐藏的情绪最终还是被她看穿了,泪水悄然而落。第一次感觉,当一个人叠加了两个人的热情,爱会几何式地放大。除眼神无法挥去的那丝落寞外,范夫人精神还好。儿女已不再准允她独居,时而陪她在此小宿,时而随儿女家住。白天,她仍然坚持过来守护绿植,范先生在世时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动,只是照片墙多了一幅范老的遗像,微笑地注视着这里和那里,蒸腾了满屋陪伴的温暖。每每午餐时,她也会举起饭碗对范老说:嘿,老家伙,我们一起吃午饭啦!
房间还摆着他们年少时的照片,稚嫩瓷实地像阳台那盆刚发了新芽的竹芋。1948年,16岁的她在女中念书,每次班里女生一听说一个姓范的小伙子正在一墙之隔的市大球场打篮球,竟都想着法子蜂拥着逃课去看。当班长的她无从劝喻,但看着那群欢闹的、期冀的背影,她也会悄悄诧异,墙那边是怎样的一个人儿,让她们的青春如袂般飘扬、如诗般流淌。终于一天,小城的一个拐角,他们相遇。身穿校服、丰颜盛鬓的女孩匆匆一眼便垂下眼帘轻盈掠过,男孩却一见钟情伫立许久,面前的岭南骑楼瞬间化为无边大海,让男孩子思绪蔓延却不知如何引帆前行。
彼时,女孩仍不知这瞬间相遇的人,就是那个让班上的女孩子为之疯狂的篮球偶像,更不知这个人儿,未来会让自己的整个人生过成真正的诗。幸好,小城从来都是缘分和故事青睐驻足的地方。女孩和闺蜜同行踏青的一天,在大东酒家的门口,偶遇三个青春矫健的男孩,闺蜜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对女孩说,看,那是篮球小生!女孩循声而视,四目交接处,灼热的目光让她闪回至骑楼那个相遇的角落。男孩说:你们好,这是去哪里玩吗?闺蜜应声道:我们上北山练排球呢!男孩们礼貌地让开路,请女士前行。但没多久,就在去北山的道路上,闺蜜忽然对女孩说:看,他们是要跟我们上山呢!女孩红着脸说:莫乱讲,到了北山脚还有千条万条小路,你怎知他们是跟了我们的。闺蜜似乎心照,笑嘻嘻地回头招呼三个男孩子,鼓励他们继续随行。到了北山,没有任何尴尬的铺垫,五颗年轻的心交融在一起,原本两个人的推球练习,变成五个人的快乐游戏。临走时,微风停了,五个人的分别,仿佛路树山花般平静。
然而,第二天,女孩就在学校收到了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梁小姐,你好,我已经爱上了你。语意这般恳切,感情如此炽热,就像初冬那抹闯入窗纱的暖阳,心志坚定、无所畏惧、毫无杂质又无法拒绝。18岁时,生于广州西关、长于殷实大户的她毅然嫁给这个只身前往小城创业的范先生,来到梧州高中,带了一床被褥,用六块砖头在门前檐下砌了两个灶,和当了一辈子体育教师、荣誉满厅堂、桃李满天下的篮球小生生儿育女、琴瑟和鸣。这样静好旖旎不输任何畅销流量偶像剧的爱情,遇见在60年前。
如今,范夫人倚在范先生最常坐的那个位置,抚摸着范先生曾作为广西篮球队队长带队出外征战的那张青春洋溢的集体照,轻轻流下了眼泪。我们想安慰她,她又笑了,眼神透着光,说:放心吧,我以前在党组织就是专职给别人做思想工作的,不能到我遇到事了,又要浪费组织的时间来给我做工作,我会带着老范的心一起好好活,看这个国家越来越强,看我们生活越来越好。
临行前,范夫人执意送我们到楼梯间。看得出我们脸上未尽的哀伤,她认真地说:其实,老范这辈子,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工作,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我和孩子。他高寿,又有幸见证了他爱的这个国越来越好,他无愧此生,走的没有遗憾。下楼后,我们抬头,阳台上青翠欲滴的绿植间,向我们招手的范夫人,如同故事中16岁的少年。
对了,传说中的手杖是范老留下来的。在范老弥留之际,她也曾轻轻地埋怨了一句:你说过照顾我一生一世的,你怎么可以食言。范老递了手杖给她,说:这个就是我,你拿好,我践诺,一定照顾你一生一世。因此,如今的她无论到哪里,都带着手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