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小枣
出门乘公交车,我常常想:一到站牌,车正在那里就好了,于是加快脚步,有时就真如所愿。车不在时,我也不急,我知道,车马上就会来了。过了一会儿,车还没来,我仍不失望,我相信,再过一会儿,车肯定会来的。就这样,总会坐上车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赶车、等车时,心中满怀希望和期盼,而且这种希望和期盼是非常明确具体的,一般情况下,实现率是100%。100%的实现率和期盼在心中化成了坚定的信念。有了信念的鼓励和支撑,追求就常常能达到目标。
可是也有意外。那常常是在晚间10点后。因为很多末班车是10点、10点半。这时乘车,心中就很疑惑,没有足够的信心。到站牌处,等一会儿,希望更渺茫。于是想,打的走吧。然而往往就在“的士”起步时,回头一看,等候的公交车风驰电掣地来了。心想,又浪费了几块钱。
当希望没有化作信念的时候,往往如是。
我想起小时候吃枣子的故事。邻居家有颗高大古老的枣树。每年春天枣花满枝。漫长的夏天,它结满了孩子们漫长的希望和等待。到枣子由青渐渐变白的时候,人们等不得它们进一步成熟,就急着要解开悬念了。调皮的青年在树下乘凉,抬头看着比繁星还要密的枣子,忍不住就说,可以吃了吧。拣那又白又大的,跳起来摘一颗就塞进嘴里。有时扔上一颗小石子,就“辟哩叭啦”掉下十几颗枣来。人们笑着抢着捡,吃下枣子也吃下欢乐。我们小孩子虽然也可以参与抢着捡的行列,但对树上那些又白又大的枣子,也仅当它是“悬念”而已,并无太多热心,因为那是我们力不能及的。我们专注的是离地面最低的那几枝树桠,透过密密的枣叶和斑斓的阳光。偶尔就能发现藏在叶底的青青的小枣——那是大人们不屑的,但对我们却是美丽的诱惑。蹦一蹦,跳几次,也许就能摘下来。有时跑几步,跳起来,就能把它连叶子抓在手中。带着阳光吃下去,虽没有大枣甜美,却也带着一种特别的青春的香气,让我感到一种特别的满意。
成年后,做了一名教师。有一次,我鼓励一位学生说,努力吧,争取进入班级前5名。可是,他却说,那哪行,这次能进入前15名我就高兴了。我意识到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怎能叫人去等10点半的车,去摘树梢上的枣呢?我应该对他说:你看,那儿有颗青青的小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