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志定难移 丹衷天地知
秀丽的西子湖,宛如一面铜镜,见证了多少历史兴亡变迁。清代才子袁枚在拜谒岳王庙时,曾有诗云:“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杭州之美,不仅美在山水,更因有历史文化与精神力量,才显其厚重。除了袁枚笔下最为人熟知的“岳于双少保”外,还有曾以一己之力,尽忠报国,最终殉难于此的南宋名臣陈文龙。近来,杭州多次举办纪念陈文龙活动,我也对此有三点思考。
在西湖边为“西湖三忠”之
陈文龙建立纪念馆
杭州西湖有号称西湖三忠的三个墓地,一个是岳武穆墓,一个是陈忠肃公(文龙)墓,一个是于忠肃公(于谦)墓。后来因在岳飞墓侧建庙,称岳庙,在于谦墓附近建祠,称于谦祠。而陈文龙墓园历史上曾建有昭忠祠和陈母祠,如今却荡然无存,仅留一墓,现称陈文龙墓。
陈文龙(1232~1277),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成长于长乐后山(今阜山)。南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在任上,他正直敢言,因得罪权奸贾似道被贬官。在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中,陈文龙因部下降敌被元军所执。面对凌辱,他指腹道:“此节义文章,可相逼邪!”他在被押送杭州途中开始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因仰慕其气节,陈文龙在明、清两代都被官方加封。
目前,杭州西湖边虽遗存陈文龙的墓地,但相关记载和纪念均已缺失。古往今来,西湖之光彩夺目,正是因为有岳飞、陈文龙、于谦、张苍水、秋谨这样的先贤先烈,在天地间弘扬正气,青山有幸埋忠骨,他们守护着湖山的秀美,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民族的历史。为此,我个人觉得可以在西湖边陈文龙墓地旁建立陈文龙纪念馆并雕塑立像。纪念馆以陈文龙生平简介和较为详细的事迹年表取代生平、尤其是行迹和仕宦的经历,把重点放在陈文龙与杭州、以及杭州人对先贤的缅怀这两个方面,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既是追慕先贤、纪念民族英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又是进行德育教育、文明建设的需要,还有利于展示杭州历史,助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加强对外交流的需要。
进一步搜集陈文龙遗留的
诗文及有关资料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曾到福州万寿尚书庙祭祀陈文龙,并在大殿题刻石柱联,把陈文龙与文天祥“隆名并峙”,赞颂两人同为“一代忠贞”。陈文龙与文天祥同朝为官并有交往。其家世、出身、仕途、学识、文华、气质、节操、品格与死难极为相似。在《宋史》均有传。陈文龙比文天祥早五年殉国。他临危不惧的精神,对后来的文天祥、陆秀夫等都有很大影响,700多年来,文天祥史不绝书,名闻遐迩,影响全国,妇孺皆知;而陈文龙却默默无闻,人们知之甚少,甚而一无所知,影响只及闽中一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明清以来直至今天,专家、学者对陈文龙研究和宣传不力,即使接触到了,刊发的也只是一些大同小异、缺乏力度和深度的文章,影响甚微。其次,陈文龙因部将叛变兵败被俘后拒降、绝食,押解到杭州后,在岳王庙吞香灰自尽殉国;文天祥被俘后亦欲自尽,未能实现,在狱中四年多时间,撰写了大量的诗文:《指南后录》3卷、《吟啸集》1卷、《集杜诗》200首。其生平著作《文山先生全集》达20卷。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作品,被广泛传颂。反观陈文龙因殉国时间较早,又经战乱,其诗文目前能找到少之又少。陈文龙于景炎二年(1277年)春,被元兵从兴化军押送合沙(今福州)途中写的《元兵俘至合沙·寄仲子》七律诗一首和此前写的一篇《重修卢氏族谱序》,此外别无其他。诗曰:“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厉鹗《宋诗纪事》卷75)今人评价很高,认为这首诗可与唐代张巡《守睢阳》和文天祥《过零丁洋》诗相媲美,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和至死不渝的坚贞意志。但由于陈文龙作品数量不多,影响较小,知道的人也就寥寥无几。文天祥不仅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文学家,在中国政治史、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地位。我们对陈文龙与杭州的研究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也启示我们,杭州在纪念陈文龙活动中不仅要努力挖掘陈文龙与杭州的史料,还应进一步搜集整理陈文龙遗留的诗文及有关资料,加强对陈文龙爱国主义思想的研究。
加大研究和传播陈文龙的力度
陈文龙和文天祥都“由人到神”。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后,特别重视宋末抗元殉难的忠臣、烈士,曾令福州祀陈文龙、庐陵(今江西吉安)祀文天祥,分别为两地的城隍庙主神。但陈文龙似乎更突出,后被敕封水部尚书、加封为镇海王,其造像曾多次随册封使前往琉球。海峡两岸民间信仰尊崇陈文龙为海上保护神,认为他可与妈祖齐名。近年来,台湾、马祖同胞,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华侨、学者及日本学者多次来福州,到万寿尚书庙拜谒陈文龙,寻根问祖或进行考察、学术交流。陈文龙的事迹被编闽剧、蒲仙仙长演不衰;民间故事《陈文龙传奇》拥有大量的读者······这些说明陈文龙的英雄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近期,杭州曾多次举行纪念陈文龙活动,在陈文龙与杭州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这些纪念活动和论著,在市民和青少年中尚未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宣传上更是缺乏。陈文龙和岳飞、文天祥一样精忠报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理应加大研究和传播陈文龙的力度,把陈文龙与杭州的研究成果发表到对中外影响更大的报刊和新媒体上,同时,通过小说、电影、戏剧、戏曲等文艺作品,将陈文龙与杭州的事迹在市民中广泛地传播,这对杭州国际化名城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经济发展及中外文化交流、友好往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2017年教育部新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了中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以陈文龙为代表的杭州历史名人,正是对青少年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学者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编写出版图文并茂的陈文龙与杭州事迹普及性读物和影像媒体资料,加大挖掘陈文龙与杭州的史实,并将其内容编入到有关杭州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与教材中。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ipad等移动接收终端等新媒体的作用,以传递清晰、准确、立体的有关陈文龙与杭州方面的史实,使之更好地达到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