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探险不止
在9大极点展示国旗
金飞豹和雪橇犬(格陵兰岛)
人物档案:
金飞豹,男,48岁,民进会员,云南省昆明金飞豹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省政协委员。先后把五星红旗插到世界七大顶峰、徒步到达南北两极极点、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骑行赴云南周边6个国家的7座城市,宣传北京奥运和环境保护,促进友好与合作。提交“滇越铁路联合申遗”等4项提案,受到有关部门重视。
在行走中开悟
金飞豹超出人们想象的有两点:不如人们想象中彪悍,却远远比人们想象中聪颖。他 以崇高的献身精神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履行一名政协委员和参政党成员的职责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金飞豹用18个月又24天的时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在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先后攀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峰等世界七大洲的最高顶峰,并徒步到达了地球的南北极点。每次挑战极限的出征,他必胜的微笑中都承载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英勇与无畏;每次克服极端艰难困苦 、战胜生死挑战、赢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他都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勇攀高峰的智慧、力量、意志和进取精神,把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复兴与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代风貌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每次登上世界的又一高峰,到达地球的极点,他都满怀爱国激情,把五星红旗高高举过自己的头顶,从而成为让五星红旗在全球之颠和地球之极飘扬的第一人。金飞豹以大无畏的崇高献身精神忠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的生命价值也因此而更加伟岸和璀璨,影响了全国一大批人,尤其是青年人,金飞豹已经成为年轻一代许多人心中的楷模。
2009年,围绕百年滇越铁路存与废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重大问题,金飞豹 自费组织了有其他省政协委员参加的滇越铁路调研考察活动,从中国昆明至越南海防徒步穿行了百年滇越铁路,对全路进行调研考察。在深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向省政协提出了《关于“滇越铁路”沿途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提案》 和《关于云南省与越南就“滇越铁路”联合申遗的提案》,引起省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将 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利用列入省政府2010年的重要工作议程,促成了中、越、法三方关于“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利用专家论坛”以官方形式在昆明的举办 ,以及省旅游局“滇越铁路旅游促销活动”的举行。2010年3月,金飞豹与省政协文史委合作举办《百年滇越铁路大型展览》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 ,对推进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2010年底,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构想 ,以及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两强一堡”的战略目标,金飞豹向 昆明市政府主动请缨,志愿充当信使,以自行车骑行的方式到周边国家重要城市传递昆明市愿意积极发展双边关系、 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他 率领团队用时74天,骑行7000余公里,先后到达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的7座城市,向各市市长递交友好信件,为昆明市与东南亚城市之间缔结国际友好城市 做出了切实贡献。
金飞豹始终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
1996年2月,金飞豹策划并组织了“摩托西蒙行慈善爱心”活动,筹得17000元善款救助了30名失学儿童。
同年6月5日,为纪念世界环境日,金飞豹策划组织中国著名登山家、环境科学家及中国20家重要媒体记者共150多人,举行 “清洁珠峰”登山垃圾环保宣传活动,被世界几大媒体作为当年重大新闻报道。 而“清洁珠峰”也已成为世界环保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0月,他被联合国环境总署授予环境署旗帜,成为了联合国环境署的第一位中国环保宣传使者。
2004年5月和11月,金飞豹先后举办了题为《华夏•1944•彩色昆明》、 《等你,在1945》的60年前昆明彩色老照片大型图片免费展览。展览再现了60年前老昆明的人文风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表达了对“滇西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真挚纪念。2005年8月,金飞豹将这批珍贵的人文史料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金飞豹在“7+2”全球九大极点探险活动中,携北京奥运会会旗,将“新北京·新奥运”的北京奥运会口号,传递到七大洲之巅和南北极极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七大洲顶峰和两大极点展示奥运旗帜的探险家。同年,金飞豹策划并组织举办了“百年奥运,传奇见证,2008昆明献礼—世界珍藏奥运邮票展”。并将多年收集的自1896年以来各国发行的历届奥运会纪念邮票15183枚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作为向北京奥运会献礼活动的一个部分,填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奥运邮票馆藏的空白。他满腔热忱为北京奥运作贡献的精神,使他光荣 的被选为2008奥运火炬传递云南站的火炬手。
2008年,汶川发生“5·12”大地震,远在格陵兰岛进行探险活动的金飞豹第一时间委托家人向灾区捐款,并因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被民进中央评为“民进全国抗震救灾优秀会员”。
2009年4月,为引起社会对全球沙漠化威胁的关注,金飞豹策划实施了“关注全球沙漠化,穿越非洲撒哈拉”的科考活动。他与另一位省政协委员、地质学家一起成功完成了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壮举。此次活动取得了多方面的丰富成果,不仅加深了与所到国家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引起更多 人对全球沙漠化威胁的进一步关注,还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价值巨大的地质资料。2009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京专门接见了凯旋归来的金飞豹一行,对他们的这一壮举 和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参加了接见。严隽琪给予金飞豹高度称赞:“你是中国人的骄傲!”。这一壮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反映这次科考探险活动的网页,最高日点击量超过460万人次。
2009年11月,金飞豹策划运作的“百年印象·彩色中国”——中国最早的彩色玻璃底片展在昆明市规划馆免费展出。这批玻璃底片是金飞豹2004年在爱迪生博物馆中发现的,为了这次展览, 他两次前往美国,经过四年的努力,爱迪生博物馆最终将这批珍贵的玻璃底片提供给了他。展览结束后,该套玻璃底片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扩充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玻璃底片的数量(中国国家博物馆当时馆藏仅十余张)。2010年8月,昆明市确立与美国斯克耐克塔迪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该展览进一步加深了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宣传云南、宣传昆明。
2010年10月,金飞豹参加第28届雅典马拉松2500周年纪念赛途经德国黑森州迪岑巴赫市时,拜访了 该市市长尤尔根·罗格先生,大力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热情好客,积极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民族精神。罗格先生表示 :“希望迪岑巴赫市可以与昆明缔结为友好城市,以此增进政府机构、民间社团机构的友好往来。”
2010年,金飞豹上太空的申请,获得美国NASA的初选。在考虑带什么项目上太空时,他首先想 到的是把云南昭通苹果送上太空。他希望利用这样一个全球关注的机会,打响昭通苹果的品牌,促进昭通苹果产业发展,最终帮助农民脱困奔小康。同年9月,他利用到美国宇航局做失重训练的机会,将一只昭通苹果带进了失重训练舱,拍回了失重的苹果在他胸前漂浮的照片。回国后,作为国内首位体验失重训练的民间人士,他向媒体讲述了失重苹果的故事:“三百年前,一只苹果掉下来,砸到了牛顿的脑袋上,从此地球人知道了万有引力;今后会有一只苹果失去了重力,飘在太空中,从此人们都会知道它是云南的昭通苹果 。”失重的昭通苹果一度成为各大网站点击率最高的图片。据统计,当年昭通苹果每公斤的市价上涨了 5毛钱,果农因此多挣了1800万元。
长期以来,金飞豹一直关注昆明鸟类协会的发展,并为鸟类协会“红嘴鸥之源”等科学考察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他也是众多高校的客座教授,用自己的言行去激励听众为实现人生梦想而努力。
20多年过去了,金飞豹从仅仅为了满足单纯的好奇、刺激的探险家,逐步成长为一个有高度历史使命感与 社会责任感的政协委员和参政党成员。他时刻牢记一名参政党成员的社会责任,饱含爱国热情,毫不保留的 奉献社会,永不停步的追寻理想,他为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人文社会发展、公益事业参与的意识和行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点击人物:
7+2:最快走过9大极点的壮举
在户外圈,没有人不知道“7+2”的,所谓“7+2”就是登顶7大洲各个最高峰以及徒步南极点和北极点。在金飞豹之前全球仅有 十人完成了这个“终极探险”任务,而他们耗时都在几年到十几年之间。 金飞豹要挑战的,不仅仅是第11名,还是最快的一名。
最开始有挑战“7+2”的想法是受到王石的启发。2005年12月28日,王石和钟建民成功抵达南极点,成为全球完成“7+2”终极挑战的第9名、第10名。
“既然他已经完成了,我何不也去试试看?正好还有一年多就是北京奥运会,如果能在之 前完成,不就是一份送给祖国母亲的大礼?”于是,2006年5月开始,金飞豹的“7+2”从珠峰开始,直至2007年12月8日成功登顶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用时18个月,由于时间最短而被载入吉尼斯。
这次“7+2”也改变了金飞豹对探险的看法。“像这样的经典线路听上去的确很牛,但实际走的线路都是百年前的探险家们发掘出来的。这样的‘探险’根本不算什么!作为新世纪的探险家,探索新大陆大致不可能了,但至少我们可以出去探探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从那以后,金飞豹的探险旅程就与公益活动紧紧连接在一起。
成名梦:中国有个金飞豹
现在的金飞豹已经是个“小名人”,而和他的名气一样蒸蒸日上的还有网上一些莫须有的指控。如何面对探险、荣誉与“作秀”的关系 ,他回答得坦坦荡荡:“我就是要让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中国出了个金飞豹,探险家金飞豹。 ”
“我们从来看到的、听到的探险故事都是西方的。为什么不可以让我们的后代读中国探险家的故事呢?我现在每天都写博客,每年会出两本书,这样到我70岁的时候大概也已经有‘等身著作’了,把这些留给后辈们,让他们多了解中国的探险故事,有何不可呢?把这些拿给西方人看,中国同样有一流的探险家,又有何不可吗?”
对于名誉,金飞豹也有他独到的看法。“我们的文化中总是不愿正视名誉,实际上如果一个人出美名出好名,给社会带来更多好的影响,为年轻人做出好的表率,这完全是一件好事。”
提到负面的指控,金飞豹淡淡的说,“就在这些人站在地平线上骂我的时候,我已经又登过了一座高山。这样的人事我又何必太在意呢?”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