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本周人物

“陈”就洁白无瑕的医者人生

发布时间:2012-03-01 来源:民进浙江省委

放大

缩小

  

alt
陈洁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其实就好比一面面镜子,别人如何折射你,取决于你用人性的哪一面去照耀对方。对于一名医生来说,病人就是这样的一面面镜子,如果纵观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从这些镜子中折射出的都是仁爱、洁白的模样,那么这绝对不是偶然。

  第一次知道陈洁主任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一次医院的活动上,当时活动的主办人问及陈主任有关于此次活动的想法和意见,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她掷地有声的寥寥数语顿时引得大家掌声一片,整个活动也瞬间变得立体生动且更具意义起来。我转头问身边的同事:“她是谁?”同事一脸质疑地看着我说:“你居然不认识陈洁主任?”

  陈洁,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杭州市下城区人大代表,现任浙江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儿科临床营养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浙江省消化医师协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儿科消化学组组长,担任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编委、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Pediatrics 中文版编委,国际儿科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委等多家核心期刊编委,是国内儿科消化学科带头人,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 30年,成功诊治患儿无数,对于诸多长期与病魔斗争的幼小生命而言,她无疑就是新生的希望。

  如此辉煌的成就和诸多响当当的头衔、身份,充分说明同事对我的质疑一点都不为过,但也让我在接到采访她这个任务时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而陈主任的反应却再次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爽快的一口答应了,并且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了宝贵的时间。她爽朗却不失淡定的态度尽显了一股女中豪杰的气场,也让我对这个成就了多彩事业却依旧天使般纯洁的女人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始终致力于创建全国最好的儿童消化病诊治中心

  浙江省儿童医院消化专业成立于1977年,初期为儿内科下分组的消化专业组,在叶瑞云教授(陈洁主任的导师)的带领下,对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治和临床研究, 1985年在全国儿童医院中率先建立小儿胃肠内窥镜室,将消化内镜技术作为儿童胃肠病常规技术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而同年,正是陈洁主任从原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并在之后成了叶教授的得意门生。在谈及这段历史时,陈主任用了“机缘巧合”一词形容,她说:“当年对恩师医德医术及学识人品的敬仰是投师于儿科消化的动因,因为这样的机缘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捕捉到了眼前这个刚强的女人柔软细腻的一面。

  2001年,消化科成为医院独立的专科,陈洁担任科主任。在她的带领下,消化科从建科、到发展、再到成为集专科病房、专科门诊、胃肠内镜室、胃肠动力室、消化实验室为一体的专业体系,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现不仅为小儿消化的专业博士点,专科水平居全国领先,而且还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在技术上,陈主任要求自己的医疗团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率先在国内儿科开展多项先进技术,如儿科胃镜和结肠镜诊断技术和各项内镜下治疗技术、儿童胃肠道动力测定、经皮肝穿刺、胶囊内镜技术等,极力推行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梗阻性黄疸的诊治、临床应用磁共振小肠造影技术以及儿童肠内肠外营养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加快了病人的复康,其病房年收治病人多达 2400余例,年门诊量达5-6万人次,不仅是一些常见病,包括各种疑难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也达 95%以上。在陈主任的领导下,消化科以敢为人先,敢于承担的精神,以过硬的的诊疗技术及优质的医疗服务,在百姓和同行中取得了很响亮的口碑,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例常常慕名而来,一些已经在国内辗转就诊的疑难杂症患儿,最后在浙江省儿童医院的消化科得到就治,获得痊愈。

  在科室的文化建设方面,陈主任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始终创导“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科室文化,在她的领导下,科室积极创建“青年文明号”,经过多年努力,荣获了“浙江大学青年文明号”和“浙江省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而下一步正积极向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迈进。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英语口语能力,在科室开展“英语沙龙”以提高大家对应用英语的积极性。在医患矛盾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陈主任在科室中提出了“高超的技术是优良服务的基础和保证,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术是医疗技术的一部分”的理念,规范医疗行为,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制度,并提倡医生要学会使用行医语言。为了避免医患纠纷,消化科还试行了“高危家长”特殊服务机制,即对有潜在焦虑、抑郁或家庭情况特殊的患儿家长采取更全面的心理疏导,将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化解于微形。因为有这样规范化的医疗服务和井然有序的团队运作,使得陈主任带领的科室始终是全院的率先垂范,多次荣获全院的先进科室、廉洁行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当我问她对于消化科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展望的时候,她眼神坚定地说:“希望我们医院能成为全国最好的儿童消化病诊治中心,希望中国的儿科消化病学发展和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更多的患儿带来健康福音。”

  善于科研教学  重视人才培养

  如果说陈洁主任在医疗技术上的成就和对小儿消化学科的发展贡献已经成绩卓著,那么她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上的硕果与付出同样让人十分钦叹。

  从事医疗工作以来,陈主任不但善于创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同时她也非常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进行科学研究,迄今为止,她共发表了论文近百篇,主编的专著有《儿童胃肠肝胆胰疾病》和《儿童腹泻病诊治掌中宝》 2部、参编的专著有8部,包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临床治疗指南》、《图表儿科学》以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儿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等等,还负责制定全国小儿消化内镜检查常规,全国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诊治建议,儿童腹泻病诊治指南和儿童炎症肠病诊断指南等,并负责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吴阶平医学奖”、“省教学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将临床总结于理论,用理论服务于临床,这或许是陈主任的风格与又一亮点,她以十分严苛的态度要求自己,同样也以非常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的学生。现如今,多重身份的她也早已是诸多学生的良好导师,经她指导过的学生无数,包括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科进修医师等,她不但成功地将小儿消化内镜等技术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同时也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将各项先进技术和严谨的医德医风传播到了更多的下一级医院,对我国儿科消化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想或许她正是用这种方式,也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当年恩师对自己的教导,传播知识,传递爱心,传承医德。

  在我采访她的期间,不断有人进来找陈主任签字或问病情的处理,看得出来,她的同事及学生对她都很尊重,她仿佛就是一台机器运行的主件跟永动机,是一个科室运转的核心,事无大小具细均逃不过她的法眼。但更重要的是,当她回答每一个问题,查看每一份病历的时候,那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感觉摆在她面前的不是文件,而是她对一个个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和呵护。

  积极建言献策 全心投身公益 

  我问陈主任:“您平时这么忙,工作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生活的时间,您是如何权衡时间做公益的呢?”

  她回答说:“公益是一种态度,跟你忙不忙没有关系,再忙的人,只要你有心,都能为公益出一份力,时间只要挤挤总有的。”

  做为杭州市下城区的人大代表,陈主任在任职的9年间充分履行职责,通过与医院职工交流、深入社区倾听居民诉求、定期考察相关部门等途径了解民情社意,积极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多次撰写提案,如《对竹竿巷和横广福路进行路面改造》、《整顿省儿保门前交通次序》、《加快竹竿巷省儿保区块居民拆迁工作》、《整治医院门前无证摊贩》、《加强杭十四中门前治安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等等,使得上述问题都获得了妥善解决。

  做为中华医学会会员,陈主任积极参与医学会的支援西部建设活动,曾多次参加中华医学会“西部行”讲学活动,并亲自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儿消化学专家,前往陕西榆林进行学术交流,为那里的医生提供了一次便利的学习机会,也为西部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做为一名优秀的民进会员,陈主任更是始终积极投身于民进组织的系列活动,如抗震救灾慈善捐款、下乡义诊、为福利院的孤儿提供医疗服务等等。在连续的 13年间,她从不间断地为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奉献了大量的爱心,如开展义诊、慰问探望、捐助物资等等,风雨无阻,真正发扬了“献身事业,百折不回”的民进优良传统,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民进会员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省民进主委盛昌黎在一次共同的活动中也深受陈主任事迹的感动,对她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和赞赏。

  不仅如此,陈主任同时也把慈善公益的理念体现在平时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她经常组织开展对身边的贫困患儿进行捐款救助,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一名“多发性结肠息肉”的患儿,由于该患儿肠道内的息肉有几百颗之多,需要多次进行结肠镜下手术,但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使得患儿家长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陈主任在了解到情况之后,耐心劝阻了家长,并通过医院办公室为该患儿在社会上进行募捐,同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捐款,并为其减免了相当一部分手术费用。目前该患儿已顺利完成了 14次内镜下手术,并且已基本痊愈。陈主任的这些行为同时也感动了很多患儿家长,曾经有一位家长因敬佩陈主任的为人,深受其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竟主动承担了隔壁床一名贫困患儿的全部住院费用。此外,陈主任还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活动,经常通过电台、电视台的健康教育节目和报刊上的健康栏目为民众传播疾病预防知识,并在医院内不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从 2010起,她组织开展的针对炎症性肠病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即“彩虹计划”,大大提高了炎症性肠病患儿的生存质量。

  对于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点滴付出,陈主任却非常的低调,如果不是我一再的追问,她几乎不曾主动提及,因为在她心里,始终认为所做的都是份内之事,是一名医生和民进会员的天职,只要所有的付出能换回孩子最后的康复,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在集众多成就与荣誉予一身的人身上,是那么的弥足珍贵,但对于她而言,再多的荣誉都抵不过患儿家长一个信任的眼神和孩子一个健康的微笑。什么叫做“杏林春暖”,我想这就是。那些病孩是不幸的,但同时他们又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她这样的一名医生。

  采访的最后,我问:“在职业生涯中,你认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她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我已成为了我想要成为的人,一个有善心有能力的人。”

  她的回答让我瞬间豁然开朗,正如同她的名字一样,陈述简洁却十分有力。我想这就是她的人生理念,不求价格,但求价值,不计付出,但懂感恩,时刻忙碌,时刻进取,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责任编辑:赵天雪)

作者:儿童医院支部全体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