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本周人物

对艺术的崇敬可以用生命来换

发布时间:2013-04-12 来源:民进深圳市委

放大

缩小

alt
浓浓的彝乡情,使李亚威在楚雄州的创作无法收手,也让她获得了不少奖项。

  李亚威,女,笔名金豆儿,1956年9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国家一级编剧、导演,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秘书长,深圳市文艺创作室主任。2000年加入民进深圳市委员会,担任市委委员。 深圳市政协委员

  在童年的时候由于其父亲走“五七”道路,7岁半便开始学习音乐。13岁参加铁岭地区文工团,1976年10月考入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1979年12月毕业后分配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乐团。进修于中央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音乐学院。

  1985年担任长影《电影晚报》记者,在此间写了大量的记实性作品、报道、诗歌等,其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之初》等获上海文汇报等媒体类奖项, 发表过中短篇小说剧本、诗歌等,出书多部,在担任长影《电影晚报》 记者期间,李亚威迷上电影文学的创作。1986年李亚威调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办公室;1988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信息室主任;《长影信息》主编;1989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处副处长;长影银声音像出版社副社长;1990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处处长;李亚威任长影厂艺术处处长以来,整天置身于浩瀚的剧本筛选工作中,大量的看筛中,使长春电影制片厂在类型性电影上出现了《开国大典》等一批叫作又叫好的影片。后来,她开始创作,在五线谱上写下了她的第一个剧本《你不懂我的心》、以及《独尊上海滩》等,其中, 电影《喋血金兰》获山东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编剧);《小二黑结婚》插曲获中央电视台首届MTV大赛银奖(编导);昆剧《牡丹亭》获上海首届MTV大赛铜奖(编导);电视专题系列片《长影风景线》(8集)获东三省专题片一等奖(撰稿、编导)

  1994年调入深圳市文联任组联处处长、并同时担任深圳《周末文艺》常务副主编。

  李亚威从1995年开始,就单打独斗的创立了电视电影《深圳故事》系列,她当时感到深圳这座城市需要精神追逐和情感润贴及心灵关照。便一部一部地创作起这座城市“小人物”的命运及自我情感冲突的故事。其中《妈妈飘着长头发》获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入围奖;《升》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第四部《眼睛》获第21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深圳故事》系列剧成为了全国影视圈的知名品牌。

  1999年李亚威担任深圳市文联文艺创作室主任。2000年,她受深圳市委宣传部的委托,历时一年七个月,跋山涉水行程两万多公里,拍摄、编导了41集大型人文风情丛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

  在实地拍摄过程中,李亚威走遍了云南楚雄彝乡十个县市50多个乡镇的山山水水,访问了无数当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和群众。在平均海拔近3000米的崇山峻岭中行程两万多公里,拍摄了300多盘,300个小时的珍贵素材,该片不仅纪录了云南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拥有着深邃的文化视角,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经典作品。拍摄过程中由于海拔太高,李亚威得了重感冒,但她硬顶着高烧坚持拍片,后来昏倒了被工作人员抬下山去。在高原上感冒是会有生命危险的,烧得昏沉沉的她还不忘嘱咐工作人员:“如果我不行了,一定要把我在深圳的房子卖了把这片子拍完,我是一个人,人家可是一个民族啊!”闻听此言,身旁的工作人员和彝族老乡都哭了。克服重重艰难,最终完成了摄制。她从起初签约拍摄地二十集又多拍了二十一集,最终完成了四十一集,没有拿一分钱的酬劳。反而自筹30万元弥补剧组的支出。

  2003年,作品播出后,引起当地彝族人民的强烈反响和多方面的关注与好评。《求是》杂志社还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高规格的文艺作品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火之舞》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电视艺术方面的探索作了热烈的研讨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当时《求是》杂志社总编辑、理论家王天玺着重提出:“深圳的同志能够跟一个西部的民族州合作,来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这种方式非常好,是成功的。”《火之舞》的产生,是沿海开放城市与西部贫困地区合作、实现西部开发战略中的一个成功范例,西部开发除了经济开发之外,还有一块就是文化开发。《火之舞》这部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电视片,它将在中国西部开发的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该片获第十六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3年度);获云南省政府创新一等奖;获云南省宣传文化精品奖;获云南省马缨花作词奖;获第三届深圳市宣传文化精品奖。这部作品是深圳和西部贫困地区联合进行文化创作的一个成功的个案,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文化成果。

  从2000年至今,十年间,李亚威始终坚持在云南楚雄进行文化扶贫,不要报酬地为楚雄创作一部又一部作品,除了跟踪拍摄了10年的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更在2011年中,一并获得了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片十佳”奖,同时作为中国代表作品参加了在日本札幌举行的“中日韩三国”论坛及展映;并在2011年度获得(第十一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亚洲制作奖”、俄罗斯《生态环保》杂志“最佳导演奖”、 2011年度参加意大利米兰(第二十九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获得荣誉奖六个国内外大奖。还有纪录片《腊湾舞者》获得了云南广播电视2010年度电视文艺一等奖、中国视协首届DV大赛铜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入围奖等。还为楚雄电视台制作了62期《文明的故事》电视专栏节目。2007年还为楚雄创作拍摄了高清数字电影《油菜花开》,播出后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还获得了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奖优秀奖。2009年为原生态傈僳族歌手玛嘉加朵制作的MTV《火塘·阿朵玛西》获得了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一等奖。

  2010年,她带领深圳市文联文艺创作室全体专业作家、艺术家共同创作了以云南彝族文化为背景的高清数字电影《荞麦花开》,目前正在制作后期。

  楚雄大姚县地震,李亚威第一个捐款,并到现场去送寒衣;为云南楚雄武定插甸乡老木坝村自资捐了2万一千元建了一个文化站,为了维护绿色环保,她筹捐了三万多元给武定县林业局买了红豆衫树苗进行栽种;为全国贫困县的武定县委建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小书吧等,2011年底正为武定白路乡策划捐赠3万五千元,开展全乡卫生评比大赛。促使当地的居民对环保和生态环境卫生作出贡献。

  除了帮助云南的文化传承,李亚威还在编导拍摄的过程中培养了多名当地的影视人才,她把对人才的培养与帮助要比单纯的物质扶贫看得更为重要。

  2008年,李亚威发现武定环州乡有一个叫郎芯萍的女孩,嗓子很好,在武定国际青歌赛中荣获“罗婺歌后”,由于家境贫寒,李亚威便从大山中把她领出来,培养至今,这几年中,郎芯萍她已改名玛嘉加朵,主演了《荞麦花开》;MTV《火塘·阿朵玛西》获得了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一等奖。并考入了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李亚威专门为她制作了原生态艺术音乐专辑《山间回声》即将出版发行。

  李亚威楚雄十年来,她以艺术的形式,做了很多公益慈善活动。受到深圳及当地人的爱戴。

  2003年拍摄了十三集记录片《大爱无痕——深圳有这样一群人》。从人性的视角,大爱的视角,把镜头聚焦到一群不同身份、国度、行业、性格的普通平凡的深圳人身上。把无偿献血献骨髓的人群、义工联、平湖巾帼志愿互助队以及曾柳英等爱心一族的精神挖掘出来,涵括了当下深圳人的精神追求。被誉为:是人类文明进化中的一种深圳人的心灵史,深圳人精神领域和自觉性的再现。片子一完,李亚威加入了平湖巾帼志愿互助队。无偿的为他们拍摄了一场“今年我八岁”的晚会。受到平湖巾帼志愿互助队的爱戴。

  2004年,李亚威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好医生郭春园》。她在无法正常采访中,守了郭老三天三夜,直到老人离开人世。在该片中,李亚威在多种影视手法的运用下,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沧桑大医生的灵魂印迹。无不让观众心灵感到震撼和感动。这部片子在当年深圳卫视播出后,好评如潮,许多观众看完后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5年,李亚威发现了丛飞,她便开始拍摄纪录,为了通过丛飞的生活细节、心灵变化、性格矛盾情景,还原人物的真实。在丛飞住院期间,李亚威带领她的摄制组在丛飞病房内“偷拍”长达数月。她几次病倒,从无流露。

  在片中,当人们看到,丛飞在妻子邢丹来探病的时候含泪,“夫妻抱头对跪”在离生死永别那刻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深沉、那样的难舍难离、那样的痛彻肺腑,人们都震撼了。当纪录片《大爱无疆·歌者丛飞》一问世,就荣获了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优秀纪录片奖等多项奖项。填补了深圳此项奖项的空白。

  她又拍摄了十集文献纪录片《百年中英街》。以大量的史料和现今生活的讲述,使该片真实的再现了中英街百年历史的沧桑,该片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南派优秀纪录片提名奖、全国党史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党史优秀成果影视类一等奖。

  李亚威先后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深圳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创建文明城市先进个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会员”;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9年获得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

  但她为人低调,她作风踏实,心地善良;以德从艺,以艺创作。作为一名艺术家,李亚威忍受着孤独与清贫,苦心追求着她的文化理想。作为行政领导,不懈余力地为深圳文化的繁荣而奋斗。她带领属下创立了在全国引起反响的“深圳市DV大赛”品牌。制作了《深圳民间记忆》、《江河岁月深圳人》、《从照片开始》等项目。并为深圳市文化精品推出而身体力行。正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所需要的文化元素,也是带动文艺精品创作的榜样。

(责任编辑:赵天雪)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