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本周人物

做让病人满意的“可人医生”

发布时间:2015-04-10 来源:民进安徽省委会

放大

缩小

  人物名片

  何光远,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民进安徽中医药大学支部主委。其合作研究成果《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奖”,2007年被评为“全国中医院优秀院长”,2012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

  何光远是一名医生,病人都叫他“可人医生”。他最初听到病人这样喊他,心里挺紧张的,以为是自己哪个方面很“娘”,患者取笑他。后来有病人笑着向他解释:“你是个好医生,是一个可信赖的人,你又经常自我介绍说‘人可何’,所以大家这才叫你‘可人医生’的。”原来,这个称呼是病人对他工作的认可,后来他一直以此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至今追求着努力做病人满意的“可人医生”。

医者仁心,十年筑医魂

  何光远1992年从安徽中医学院毕业,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全校唯一一名留校生;更幸运的是,留校后师从全国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杨任民教授。杨教授严于治学、忠于医道的品格和风范,让他受益终生。遵循恩师教诲,他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

  当何光远第一次走进病房,一下子就惊呆了:有的是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中风患者;有的是下肢失灵、无法站立的截瘫病人;有的是吐字不清、行走困难的脑瘫患儿。天长日久,他才真切地体会到:每位患者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痛苦和艰辛。一个老人病倒了,也许是一家人的精神崩溃了;一个中年人病倒了,也许是一家人的经济垮塌了;一个孩子病倒了,也许是一家人的希望破灭了。他的心被深深刺痛,默默立志:“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怀揣青春梦想,何光远一边专心钻研神经病学理论,一边细心观察、用心治疗,义务给病人做针灸、推拿、康复训练,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在他的脑瘫治疗室里,摆放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玩具、小画书和儿童食品。因为脑瘫患儿刚开始治疗时都有些抵触情绪,他就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带他们一起玩耍,吃零食、做游戏,逗他们开心,成为他们的伙伴,取得他们的信任,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

  有个叫浩然的脑瘫孩子,患有狂躁症和自闭症。刚开始,一进治疗室,不是踢凳子就是摔玩具,何光远总是摸摸他的头,拾起来。他再摔,何光远再摸摸他的头,再拾起来。他行走不稳,还一个劲地向前冲,常常摔倒,何光远总是第一个扶起他,轻轻地给他按摩,尽量让他舒服些。如此3个月下来,小浩然竟然神奇般安静下来,愿意配合何光远的治疗了。

  从这个患儿的治疗中,何光远悟出了一个道理:爱,才是神丹妙药;没有爱,便不能治病救人。

  何光远的病房里躺着许多截瘫、偏瘫病人,他们站不起来,大小便不能自理,眼神里充满着痛苦而无助的忧伤。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尽心地给他们康复训练,还不停地为病人鼓劲加油:“站稳!”“坚持!”“很棒!”“挪步!关键的是第一步!”“再走,再走!就能和家人一起逛公园啦!”何光远希望通过他的鼓励,能让患者多一份希望和力量。

  经过长期艰苦的康复训练,他们中有许多人的腿能站了,路能走了,生活能自理了,生命又一次焕发了光彩。


何光远正在对青年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筹建医院,圆济世梦想

  2003年,学校为扩大临床教学规模,委派何光远筹建一所新医院,他欣然答应了,美滋滋地想: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可是校长跟他说:“学校只能给你一幢空楼,没有资金和设备,没有人员和编制,你是一个吃苦耐劳、有闯劲的小伙子,我们相信你能成功!”听了这番话,何光远傻眼了。但领导的信任、师生的期盼,令他不能退缩。

  建医院对何光远来说一切都是新事物,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角色的转换。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变外行为内行。

  医院如何定位?这是建设医院的头等大事。何光远想,要办就要办百姓最需要的医院。10年的临床实践让他坚信,未来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一定是中西医结合。因此,在何光远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创办安徽省首家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证实其可行性,时值盛夏,烈日炎炎,他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向每位受访者仔细询问情况做调研。1个月后,5000份调查问卷的结果令人欣喜:90%以上的被采访者表示赞同。

  建医院少不了人才、设备和医院文化,而何光远却一无所有。首缺的是人才,何光远就成立预约会诊专家库,专家库里聘请合肥市各大医院知名中医和西医专家入库,病人来看病时,我们就从专家库里请专家来,免得病人奔波。其他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全省公立医院率先实行聘任制。

  医院装修和购买设备需要大量资金,何光远只能四处跑银行,但所有银行都要求学校抵押或担保,可是学校政策又不允许。万般无奈,何光远只好求助曾经接受过他治疗的一家银行的老行长。他被何光远的真诚和执着所感动,表示可以贷款,但要以何光远个人的信任度作担保和房产作抵押。何光远犹豫了。

  可转念他一想:“我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看几十个病人,但一家医院一天能接待成百上千的病人。要干事总会有风险,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何光远力排众议,决意贷款。

  就这样,建院10年,何光远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政府没有一分钱投入的艰难情况下,建成了当时省内最大的康复治疗中心,建成了现在的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并成为全国第三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2014年又获省政府批准,在医院基础上组建1000张床位的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此外,医院支持学校教研经费近千万元,医院利润存款达数千万元。

爱党爱会,履职尽其责

  2012年,何光远加入了民进,随后任民进安徽中医药大学支部主委。民进组织的教育和培养,让何光远拥有了参政党的意识和眼光,他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份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同时,也觉得自己找到了精神归宿。

  支部工作如何开展?是何光远和会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大家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共识,认为支部应充分发挥会员们中医药专长,围绕服务百姓健康的工作思路,积极调研、建言和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进而逐步形成了支部的工作特色。

  何光远在临床中经常发现,一些脑瘫患儿常常因贫弃医,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如何让更多的脑瘫患儿不再因贫弃医?支部能不能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爱心款、建立爱心救助基金,解决这些贫困患儿的治疗费用?支部会上,何光远的想法得到会员们的积极响应。截止目前,支部已筹集爱心救助资金20多万元,何光远已与民进安徽省委会领导商量,将于近期启动爱心救助计划。

  送医下乡是支部工作的特色之一。何光远第一次率支部会员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个村落里,从四里八乡闻讯赶来的乡亲们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会员们忙着把脉、开处方、针灸、推拿,热情地回答村民们的各种咨询,朴实的村民们纷纷表达谢意:“你们星期天不休息,大老远赶来为我们治病,真是太辛苦啦!”“那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看病真认真。”“我们平时看专家真难,你们要是能经常来就好了。”何光远说:“请放心,只要老区百姓需要,我们就会再来!”当送走最后一个村民,已是午后两点,大家这才松口气开始吃午饭。在何光远任支部主委的两年里,前后6次率支部医疗队奔赴多个贫困山区开展送医送药服务活动,共计义诊群众2000多人次。

  支部举办的老年养生讲堂又是一项特色工作,两年来已连续举办多场。在课间,老人们兴奋地谈论着:“来这儿听养生讲堂还真管用,不吃药、不打针病就好啦!”“可不!我只是调换了枕头,头就不晕了。”看到老人们愉快的表情,何光远和会员们都感到十分欣慰。如今,支部又将“民进养生讲堂”搬进社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掌握养生保健新知,拥有健康的金钥匙。

  创建医院,将何光远的职业生涯一分为二。十年医生生涯,他服务了病人,病人也成就了他;十年院长生涯,何光远随医院发展而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何光远作为医者,作为民进的一员,将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情系家国,秉承使命,勇于担当,创建新业!

 

 

作者:王爱萍 余嶂溪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