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本周人物

陈杵保的剪纸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7-03-14 来源:民进江西省委会

放大

缩小

  春节上班的第一天,笔者带着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带着传扬樟树剪纸艺术教育成果的责任感,带着讴歌樟树“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称号的自豪感,走进获得“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的陈杵保工作室,品味他的艺术人生。

人生“三级跳”

  陈杵保从乡村小学教师,走上省重点中学清江中学教坛,再以剪纸艺术“大家”风范登上全市教学讲坛。

  “剪纸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它曾给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带来过说不尽的欣悦与快乐,随着楼房越盖越高,纸窗户被越来越多的玻璃窗户所取代,贴窗花将成为人们心头残存的一抹记忆,喜爱剪纸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我着急,我要做这一文化瑰宝的‘抢救者’”。笔者刚落座与他谈论剪纸这门艺术时,眼中噙着激动泪花的陈杵保瞬间打开了他的“话闸子”。

  生长在乡村的陈杵保,从小就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年少而又稚嫩的心灵里,他总幻想着有一天能拿起神笔马良那样神奇的画笔,把家乡美好的山山水水描绘下来,让它永远留在记忆中,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带着这个梦想,1980年陈杵保考入了高安师范学校。在高安师范读书期间,他以神笔马良为偶像,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潜心学画,用心苦练,在校园林荫道旁,他捡来树枝在地上学着描飞鸟;暑假在家乡袁河边散步时,他不时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有了灵感,立马起床进行绘画创作。高安师范毕业后的他,分到了乡村小学任教,陈杵保觉得有了施展绘画教学的舞台,他的绘画教学内涵与生活中的外延巧妙结合起来,利用元旦、六一、国庆、春节等喜庆日子,经常带领学生参加乡里组织的绘画活动。

  “在乡村小学的绘画教学,既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也提升了我的审美水平,更为后来走上剪纸艺术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谈到今天的成就,陈杵保一脸的自豪。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寒假,陈杵保到家所在地的集市购买年货,看到一个艺人拿着一张镶了金边,用来贴在大门上用红纸刻成的彩笺的门神,那个时候他就对剪纸产生了兴趣,并被这一原生态的民间剪纸艺术深深地吸引,自费买了剪刀和材料,搬进教室和学生们一道按照剪纸图案精雕细刻地进行教学。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杵保所在的乡村小学剪纸特色教学传遍樟树每一所学校,前来观摩的城乡学校师生更是络绎不绝,他和他的学生剪出的彩笺都贴在自家的大门门楣上。

  省级重点中学清江中学,是一所有着优秀剪纸教学传统的学校,该校为将这一特色教学更上一层楼,到樟树市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并得到该市市委、市政府的同意,陈杵保调进了清江中学,他在研究美术教材的时候,意外发现藏书票的设计独特,奥妙无穷,其构图和用色特别讲究,为此,陈杵保提出了一个让藏书票和剪纸融合起来教学的构想,自己在家里反复地试验,用剪纸来把传统的藏书票用水粉、版画、剪纸来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渐进式进行教学。陈杵保就是从最初的剪纸彩笺,到后来教学生剪藏书票,在民间的土地上吮吸着剪纸艺术的精华,享受着剪纸艺术带来的无穷乐趣。

  樟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剪纸艺术这一特色教学,在城区专门为陈杵保腾出办公用房和讲座场所,成立了“樟树市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他借助中心平台,通过举办培训班、剪纸展览和剪纸比赛,在全市培养了三百多名剪纸创作人员和剪纸加工艺人,在樟树建起了乡、村两级民间剪纸组织16个。剪纸这一民间传统艺术成为了樟树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技艺“三特色”

  陈杵保剪纸艺术作品极富地域特色。有感于樟树市的古文化、药文化以及打造“三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历时11个月,到筑卫城、吴城遗址和阁皂山写生,到四特酒厂、盐矿等地实地体验,先后四次修改草稿,终于完成了一幅高一米、宽两米的剪纸巨作——《锦绣“三都”•和谐樟树》。作品中大观楼、吴城遗址、四特酒厂、盐矿等都是运用绘画的写实技巧,远景是逶迤绵延云蒸雾绕的阁皂山,画面有着真实的写实透视感,但又有我们中国特有的多点透视的技法,使得画面没有受到西方绘画一个透视落点的束缚,能够跨越较大的时空界限,把相距甚远的古代和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樟树这一方宝地给人以磅礴大气、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的感觉,边框表现的是樟树三都的代表“药、酒、盐”——四特酒瓶代表樟树是酒都、药碾子代表樟树是药都、盐包代表樟树是盐都,四特酒瓶刻的是细如发丝的线条,令人赞叹,这三种形状重复是传统图案设计中的设计手法,体现了南方剪纸玲珑剔透、纤细秀丽特点。整幅作品运用超常剪纸技法、跨越时空界限、融剪纸语言和绘画语言于一体,精剪细刻,以恢弘的气势展示樟树药业圣地阁皂山胜景、药酒盐三大特色产业、吴城筑卫城古文化遗址、水路陆路四通八达的锦绣风光,表达了樟树人民打造“三都”、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豪情壮志。这幅剪纸巨作参加了2006年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荣获一等奖。

  陈杵保剪纸艺术作品容纳古今。2016年,在第47届樟树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上,陈杵保以“剪刀下的樟帮药文化”为主题的樟树剪纸艺术作品,让观展者沉浸在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里。此次剪纸艺术作品展以长卷《樟帮传奇》系列展为主,该作品用“原始医药”、“药业摇篮”、“药墟药市”、“炮制技艺”、“药材汇总”、“药材交流中心”、“名医荟萃”、“樟帮形成”、“再创辉煌”和“走向世界”十个板块诠释了樟帮药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陈杵保剪纸艺术作品贴近生活。作品《锦绣樟树》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樟树的药文化和乡间民俗,整个作品从构思设计、创作工艺上也有所突破。该作品长3.6米,高1.2米,主要展现了樟树市药、酒、盐、古、道、闲及樟树市的自然风光,在构图上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内容丰富,画面宏伟。

  陈杵保的剪纸艺术走进社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针对居民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陈杵保在社区开设了以剪纸艺术为主题的“乐民”服务课堂,据不完全统计,他共举办了“乐民”服务课堂30余期,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社区日趋文明和谐,“乐民”服务课堂已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精神乐园”。


事业“三级跳”

  陈杵保的剪纸声誉从樟树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

  在江西省清江中学任教时,他个人创作的作品和辅导学生的剪纸作品获国家级和国际级奖项76个。在2003年江西省旅游新产品推介会上,最吸人的是他所教的清江中学学生现场表演的剪纸;2004年,在江西省艺术展览中心的艺术作品竞赛展示上,学生的作品与全省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同台展示竞赛,并全部获奖;2005年,在南昌绳金塔举办的江西省民间艺术节艺术绝活表演现场,学生的剪纸作品引来无数专家和观众驻足观看,并与陈杵保和他的学生合影留念。

  陈杵保和他的学生在剪纸艺术教学上越走越远,成绩斐然。他先后创作出了《双龙戏珠》《古阁今韵》《中国的药都世界的樟树》《伟人毛泽东头像》《祝你平安十二生肖》等剪纸系列作品,先后到香港、韩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展览。

  作品《古阁今韵》以江南名楼滕王阁为主题,以高一米、宽两米的巨大篇幅,利用剪纸艺术特有的精细线条,对滕王阁及周边赣江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进行写实的刻画,给人以内涵丰富、令人振奋的感染力。作品具有江南剪纸疏密流畅、精巧明快的特色,运用大量的写实手法,把滕王阁表现得真实自然,那精细的线条令人赞叹,作品运用民间艺术特有的“萬”字边,作为边框进行装饰,既有传统剪纸的手法,又具现代剪纸的魅力。这幅作品于2005年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获得“国际艺术金奖”的殊荣,陈杵保也因此获得“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8年9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他发明夏布剪纸的专题片《老陈成功记》;2008年4月,他的系列剪纸《滕王阁》获“首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赛”金奖;2008年11月,他获江西省民间艺术界最高奖——“江西省民间文艺奖”;他主创的80米迎奥运剪纸长卷《和谐之旅》被新华社向海内外发通稿报道,《光明日报》于2008年7月11日头版刊登;2008年12月,他组织全市剪纸爱好者参加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江西省民间手工艺品展》,获“优秀组织工作奖”和“特别奖”;他创作的系列剪纸《生肖闹月》以宜春市月亮文化为主题,结合有关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把月夜中的十二生肖表现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美感十足,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和收藏价值。《生肖闹月》剪纸已经成为宜春月亮文化的宣传使者和月亮文化节的特殊纪念品。他在全国首创双面屏风剪纸,用金纸进行剪纸制作,与传统红纸剪纸相比,档次更高、不易褪色、富丽堂皇。他制作的剪纸头像、剪纸贺年卡、精装剪纸收藏册、双面剪纸台屏和落地屏、剪纸镜框、旅游剪纸纪念品等系列产品,已销往韩国、香港等地。从此,陈杵保和他学生的剪纸艺术从樟树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

梅花香自苦寒来

  “剪纸既是一门‘易学’的技艺活儿,却更是一门‘难精’的民间艺术,它不仅要求热爱剪纸的人有着一双灵巧的手,更要有着一双锐利的慧眼和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即将结束我们的谈话时,陈杵保讲出了从事剪纸艺术教学多年的体会。

  陈杵保在剪纸艺术教学上有一股拼劲。从剪彩笺开始,他遍访樟树民间的剪纸名家,在民间的土地上吮吸着剪纸艺术的精华。起步之初,陈杵保天天琢磨的是剪纸,思索的是剪纸,大多数时间做的是剪纸,尤其是数九寒天,家里没有取暖设备,冷得手脚冰凉,便把晚上睡觉时的被子围在腰间,那滑稽的装扮活象土著人的行头,叫人忍俊不禁。随着剪纸技艺的不断提高,陈杵保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钻研剪纸技巧和指导喜欢剪纸的年轻人身上,只要有机会到城里去,一定挤时间到书店选购剪纸书籍,不断学习,主动参加有关剪纸方面的活动,虚心学习别人的剪纸技艺,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剪纸水平,自费购买电脑上网查询信息,学习有关的电脑软件,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最新的信息来提高剪纸效率。

  在剪纸艺术教学上,陈杵保有一股韧劲。为培育樟树民间剪纸产业,使之成为樟树市的地方文化特色,2009年,樟树市委、市政府决定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陈杵保组织和带领全市剪纸爱好者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开展工作。申报“中国剪纸艺术之乡”这一工作,在江西省是首例,为了使申报工作尽快顺利地完成,他铆足了劲,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没有好好休息过一个节假日,由于对申报工作太投入,多次出现上错楼道走错家门被人家笑话的尴尬场面,有时甚至明明手里拿着剪刀却到处找剪刀等等怪象。他既要精心谋划,又要做具体工作,只能置家务事于不顾,妻子有时不免念叨几句,可他总是耐心解释,并请妻子原谅。在申报之初,樟树的剪纸爱好者大都散落民间,为了组建和打造一支过得硬的剪纸队伍,他不管是炎天暑热,还是雨雪交加,只要一听说某乡某镇有民间剪纸艺人,就登门寻访,态度之诚挚、言词之恳切,令人动容。在他的感召下,一支初具规模的剪纸队伍组建起来了。之后,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剪纸艺人开展剪纸活动,使这支队伍的剪纸技艺有很大的提高和突破。现在,一支专业技术精良的剪纸队伍已基本形成。他还不断收集相关资料,广泛学习,博采众长;拜访北京剪纸专家,请他们指点迷津;组织全市剪纸爱好者开展剪纸活动,创作出一批有影响的剪纸作品,得到全国剪纸界的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杵保和同事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2010年9月2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北京十位民间艺术领域的顶级专家通过认真考评,一致同意命名樟树市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

作者:李友元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