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本周人物

且行且思且探索 痴心教研创佳绩

发布时间:2018-03-20 来源:民进秦皇岛市委会

放大

缩小

袁雅玲在教师培训班上为教师授课

  袁雅玲,女,1969年生人,民进会员,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1988年参加教育工作,现任抚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先后获得河北省骨干教师、秦皇岛市小学语文学科名师、秦皇岛市优秀教师、秦皇岛市优秀教研员、抚宁区“十佳教师”、抚宁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2017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从教近30年来,她痴心坚守,努力践行着自己为师、为范的信仰与操守,凭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一腔执着上进之情,在教育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这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诠释着民进人执着、勤奋、无私、进取的品格。

  青荷初绽,香远益清

  1988年7月,从抚宁师范学校毕业后,袁雅玲老师毅然选择到抚宁台营镇黄土坎小学任教,从此,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忠爱的教育事业。初登讲台时她还未满19岁,独自带一个农村小学三年级班的全部课程,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参加工作三个月后,为进一步巩固农村语文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袁雅玲老师按当时倡导的“学导式”教学模式精心进行教学,得到了来听课的镇文教办领导的高度评价。“一个新教师,教学态度认真端正,充满热情,难能可贵;教学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钻研教材能力,难能可贵;教学理念先进,更是难能可贵!”这样的包容与褒奖对于一棵教坛新苗来说无异于灌溉琼浆玉露。从那时开始,她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半年后,全镇推广“学导式”教学,镇里安排她担任讲授语文学科观摩课的任务。她准备过程是细之又细,按照“学导式”流程“自学——质疑——精讲——演练”,设计自学提纲,预设质疑问题和解疑方案,推敲精讲环节的教学语言,修改演练习题。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小小的镇域范围内一课成名。一年后,县里组织“教学新秀”评选活动,她被评为县级“教学新秀”,年底的综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获“记大功”奖励。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袁雅玲老师更加明确了前行的方向,获得了前行的动力,长期痴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之后,在基层任教的10年里,她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形成了对语文的独特理解,“语文是折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滴水珠中,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精神。”正是带着这种信念,她把认识化为行动,努力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日常的教学实践,多次讲授省级、市级、县级优质课和示范课,并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市级“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市级“自能读写”实验先进个人等称号。

  刻苦学习,潜心钻研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袁雅玲老师深深懂得,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1999年10月,她被调入县教研室,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适逢新一轮课程改革,她立足教研员岗位,以“正心、修身、厉学、笃行”为训,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不仅使自己在亲历课改中得到成长,也为促进本县区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工作贡献了力量。她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教育论著,都要深究细研,查阅资料,弄清背景资料,寻觅发展轨迹。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生互促,她及时将课改中的所思所行进行记录、整理,多篇教学随笔、论文获得各级奖励并公开发表。2012年,《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调研》在省刊发表;2016年,《“对话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区域推进语文课改的探索与实践》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测试内容改革实践》发表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小学语文》上。在参加省教科所组织的教材研修活动,袁雅玲老师因成绩优秀,被聘为教材指导组成员;在省级新教材培训活动中,代表秦皇岛市作交流发言,发言材料《贴近儿童生活 贴近儿童文化》获河北省第十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被聘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委,参与了第三册、第十二册内容的编写。袁雅玲老师一直坚信,教研员不能离开课堂,只有亲自备课、上课,才能真正融入课改。2003年“非典”期间,在县教育局主办的“空中课堂”活动中主讲了10课时六年级语文课。2007年,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讲授《我该怎样花》一课,获二等奖;在秦皇岛市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从2012年开始,她连续五年积极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每年都至少上一节教学引路课或研讨课,并多次获得县区和市级教师教育培训部门组织评选的优质课奖励。她积极参加县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组织的联系校活动以及“名优教师示范工程”,先后与驻操营学区黄土营小学、榆关学区榆关小学建立联系,每学期至少组织三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活动,并通过开展课例研究,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4年,指导联系校黄土营小学深入开展“自能读写”,代表秦皇岛市在河北省“双自主”课题总结研讨会上发言。2014年,榆关小学被评为秦皇岛市“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校”和秦皇岛市“百千万读写工程试点校”。2015年被评为市级“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研员”,2017年被评为市级实施“百千万读写工程”优秀教研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为省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名师、县区级拔尖人才,袁雅玲老师在不断自我提升的同时,还注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与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悉心指导她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等,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她确定金山小学邹莹、大刘庄小学李艳芹两位青年教师为帮扶对象,重点在教学教研方面进行了指导。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教研实际水平,固定交流内容定为每单元阅读教学精读课文的一篇教学设计,每两周一篇习作教学设计。近年来,两位青年教师多次参加区级、市级教研活动,获得多项奖励,并均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在课改中她始终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倾心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促进了本校、本乡镇乃至本县的课改工作。仅近五年来,指导12名青年教师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有6人次获得一等奖。2003年至2007年,三次指导青年教师代表秦皇岛市参加河北省教科所组织的语文学科教学观摩评比活动。2009年,指导牛头崖镇中心校温秀凤老师代表秦皇岛市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荣获一等奖。她本人也获得指导奖,与授课教师一道应邀赴北京领奖、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2015年,指导骊城学区第一小学李丹老师代表秦皇岛市参加河北省教科所组织的语文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多年来,深入基层已成为袁雅玲工作的常态,每学年听课200余节,而且每一次下乡都要想:我会给教师们带去什么?研讨中,一方面,以平等的身份、服务的心态与教师们面对面地交流,使教师们能毫无保留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另一方面,把教改中的问题及时整理,上升为有价值的个案研究。她每学期都竭尽心力为教师搭建展示与提高的活动平台,“教坛之星”素质大赛、“我与新教材同行”课例展示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价征文等,不断引领教师走向课改纵深处。基层教师这样评价说:“语文学科的活动总能紧扣课改的脉搏,总能体现教师成长的需求。”

  天道酬勤,硕果累累

  俗语说:天道酬勤,机遇历来都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袁雅玲老师多年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百千万读写工程”,立足本地和本学科实际,认真研读文件,更新理念,创新开展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抚宁县承办了全市小学语文“共研共读共写研讨活动”,拉开了全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为落实“百千万读写工程”,2013年至2015年,全区每年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与展示现场会,通过指导,到2016年,抚宁共有八所小学被评为市级课改实验校、七所小学被评为市级“百千万读写工程”试点校。面对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她引导基层教师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2006年,由袁雅玲老师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评估体系改革实验》,获得省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奖,研究论文在省级刊物《教育实践与研究》上发表,研究成果已在全县推广,多套语文优秀试卷发表在省级报刊上,此项课题被评为市级精品课题在全市推广。2013年,她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联片教研机制下“学习型” 教研组建设的研究》,获省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河北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在2014年、2015年市级小学优秀教研组评选中,骊城一小语文组、科学组和石门寨小学数学组均被评为优秀教研组。2015年,她主持的市级课题《小学对话作文教学研究》,在市级课题优质课评比中获奖。2016年,她申报主持的的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批准立项。2017年,申报主持的秦皇岛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批准立项。2015年底,袁雅玲老师成为抚宁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2015至2016学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工作室两名成员分别获得部级优质课和省级优质课奖励。2017年5月,在全市小学语文“菜单式”送教交流活动中,该工作室承担了两节高年级课例的送课任务。2017年6月,指导工作室老师代表河北省参加“北派名师”举办的全国首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2017年7月,袁雅玲老师成为省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学红老师主持的省小语名师工作室的一员。

  “艺痴者技必良,书痴者文必工。”近30年的教学教研生涯,让袁雅玲老师在一个个问题的生成与解决中,在一次次与新理念的碰撞与顿悟中,感受到了教研工作带来的快乐;在日益充满自主活力的课堂上,在研讨会上教师们热烈欢迎的眼神中,找到了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定位与价值。她走过的是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探索之路。袁雅玲老师用她的坚毅、执着和赤子情怀,为秦皇岛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