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华:从技术门外汉到行业领军者
王新华
从一名对电气维修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敢对洋机器“动土”,敢对土机器“装洋”的技术达人,再到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国际一流的专业设备的领军人物,他以始终如一的勤奋和执着,划出了一名技术人员厚实而闪亮成长轨迹,他就是玉溪水松纸厂高级工程师、民进会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王新华。
1993年7月,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王新华来到玉溪水松纸厂,就在那一年,厂里从意大利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松纸生产设备。虽然王新华是一名学企业管理的“技术盲”,但作为厂里仅有的几名大学生之一,也被安排到设备安装调试一线,全程跟随外国专家学习。
面对全部都是洋文的资料,还有各种图纸,王新华只能一丁点一丁点去啃、去琢磨。他白天和外国专家一起安装调试设备,晚上就自己研究设备相关的外文资料、操作说明和电气原理图。面对宛如天书的洋文和完全陌生的设计图,王新华一切从零开始,不懂的单词一个一个去翻词典,遇到技术困惑一遍一遍去查资料,直到逐一弄懂为止。郭玉江是与王新华同时进厂的老同事、老伙伴,对于那段经历,他依然记忆犹新:“下班以后,其他人大都出去外面玩了,节假日都抓紧时间出去外面旅游,但是他却抱着资料,抱着书本,经常加班到半夜,甚至整晚都不睡,硬是把这些先进的进口设备的技术吃透了。”
凭着一股不怕苦的狠劲和不服输的韧劲,王新华这个电气自动控制的门外汉逐渐进入了角色,并逐渐成长为敢对洋机器“动土”,敢对土机器“装洋”的人。然而,要对成套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尤其是在进口机器上“动刀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专业技术,更需要敢于担当、敢于担责的勇气和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的锐气,毕竟每一次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都存在太多未知的风险。“这个时候我思来想去,甚至有些时候一夜辗转难眠,为了这个事情,只能把整个改造的过程考虑的更周全、更周到点,然后大胆地尝试,不断试错,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总会有成功的时候。”王新华说。
有厂领导的大力支持,有企业宽松良好的创新创造环境,王新华的技术梦一发而不可收。在他的带领下,企业技术团队走上了自主研制之路,自2000年以来,先后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水松纸激光打孔机、第一代水松纸专用数字化烫金机、5毫米功能性高精度分切机等先进设备。2017年,王新华带领的技术团队再次取得重大技术研发成果,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凹印、柔印、烫金一体化多功能印刷机。“这台机器我们集合了印刷行业比较前沿的技术,比如说凹印,我们的精度可以达到0.05毫米,就是相当于两根头发丝的精度,这么细小的误差,印刷的误差我们都可以监测出来,我们自主创新的这些设备,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在国内同行业里边是领先的。”王新华自豪地说。
作为一名扎根乡镇企业25载的耕耘者,王新华用自己的勤奋、执着,书写了当代企业技术人才爱岗敬业、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时代风采,他也先后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民进会员,王新华切实履行职能职责,积极参加民进玉溪市委开展的课题调研等会务活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认真思索,撰写高质量的提案和调研报告,立足本职,双岗建功,被民进玉溪市委评为“优秀会员”。
“首先要有敬业精神,在企业里面,要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用行动说话,用好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把事情做对。”王新华用铿锵有力的语言概况了他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