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四玲:不负韶华 谱写绚丽青春
在湘南一个具有“三千”文化的偏远小县江永,生活着一位平凡的女性,她从下岗女职工到永州市下岗再就业标兵、湖南省江永特色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从街边卖早餐的流动摊贩到永州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永州市政协委员,从餐馆老板到湖南省第十二、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多重社会身份集于一身,一位充满情怀的追梦人,一位用爱谱写绚丽青春民进人——张四玲。
苦干实干 下岗艰苦创业
1996年,张四玲的工作单位湖南省江永县饮食服务公司改制,32岁的她下岗了。下岗后的头半年独自一人在县城卖早餐。供应油茶,饺子等。为了确保新鲜,每天凌晨3点起床备料,6点一担一担的把炉子、锅等挑到售卖点营业,现做现卖一直干到上午9点多。虽然生活有了保障,但她总觉得这种打游击的经营方法不是长久之计。她酷爱厨艺,在岗时又曾向两位省级湘菜厨师学到几手绝活,因此总想开一个属自已的店。当听说某宾馆餐厅转手时,便与10多位下岗的姐妹“包”了下来。
身处逆境,张四玲总是善于深入思考,不断总结,决心更加努力拼搏。她接手餐厅后,不仅推出许多新菜谱,还在服务和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并为服务员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酒楼因此很快”火”了,邻近几个县的同行纷纷向她取经。处理过剩过季的蔬菜,是酒楼老板头疼的事。善于思考的张四玲却想出一个很简单但又十分实用的办法,将它全部腌制成坛子菜,免费供客人品尝。客人吃了都叫好,还都要打包一份带走。久之,有人向她提议:“何不注册一个品牌,专做食品深加工?”张四玲觉得很在理,想到就做,雷厉风行,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于 2002年10月21日,在永州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江永县瑶家综合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自任业务经理,主要经营餐饮零售、食品制作加工和销售。她身体力行,既当操作工、又当推销员,送货、采购、销售样样都干,还手把手教工人,严把质量关。由于产品质量好,服务又热情,不仅工人乐意跟她干,客户也相当满意,局面迅速打开。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2006年3月,张四玲将“江永县瑶家综合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江永特色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租了300亩地,用新技术种植、加工产品。限制农药化肥使用时段,对农残超标的农产品拒绝收购。对于按公司标准进行种植的蔬菜,采取按保底价收购,畅销时,按市场价收购,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韩永文到江永特色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调研。左三为张四玲。
10多年的发展,公司下辖两厂、一场、一联营体、一酒店和一销售门市部,公司现有资产总额1.08亿元,占地面积85.39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种苗良繁基地300亩,种植基地20000多亩。已具备年产香姜、香芋等香型特色农副产品2万吨、食品深加工1.5万吨的生产能力,被誉为“广东人的菜园子、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倾心倾力 助力脱贫攻坚
长期以来,偏远的江永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守着“聚宝盆”的村民们因为缺乏市场意识和带头人,而一直过着较为贫 困的日子。在市场上有了一足之地的张四玲早就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记在心里,期盼早日带领群众走向小康路。 从科技入手扶贫。改变本地种植陋俗,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植知识。多年来,张四玲的公司每年为农民开展技术讲座10余场,培训人数达1100余人次。还到湖南农大、广西农大向专家咨询, 寻求良方,帮助姜农攻克姜瘟姜虫防治技术难题。夏层铺镇岗背村、潇浦镇白塔脚村种植的香芋出现品种不纯、病虫严重。公司聘请技术人员一次次的到田间地头查看,向老农一起寻找原因,写出香芋从育苗到生产终端的系统的种植经营管理可研报告,引领当地芋农科学种芋、提高香芋品质。为帮助兰溪勾蓝瑶寨的村民尽快脱贫,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向村民们讲“致富课”,并向瑶寨“同心书屋”捐赠了图书、画板、绘画笔、笔记本。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韩永文到江永特色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调研。
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贫。目前,公司在3个镇、6个行政村,建立了10000余亩的种植基地,与1000多农户签订购销农产品合同。通过购销、技能培训、技术创新、品牌维护、资金帮扶等途径帮助农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2011年,潇浦镇白塔脚村村民唐国旺,在广东打工,因为没有特长和文化知识,只能做廉价苦工,连回家的路费钱都是借的。到家后,想在3亩田里种香姜,却没有本钱投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四玲在公司急需发展资金的情况下,依然为唐国旺垫资2万元,解决启动资金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为当地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近年来,公司先后投入100多万元,配合国家农业开发项目,为基地村新建村道、机耕道8000多米,新修维修排灌水渠5000多米。
大爱无垠 热心公益事业
张四玲是一个苦难的女人。幼年丧母,中年丧偶。正是经历过苦难,让她把别人的苦难和公益时刻挂在心上,付出绵绵爱心。
多年来,张四玲领导的公司先后捐款10多万元资助山区妇女儿童、灾区群众、公益事业、架桥修路等公益慈善活动。为江永实验小学、潇浦中心校等6所学校捐赠2000册价值32600元的《中华成语故事》和《弟子规千字文》、为江永一小捐资1万元班级图书设备、为江永各乡镇中学捐赠价值2万多元宣传江永特色的散文300多册、为自发组建的老人舞蹈队捐赠1万多元添置必需物品。
千家峒瑶族乡百花岗村8岁的女孩蒋晶,父亲病故,母亲离走,靠奶奶抚养。奶奶年迈多病无力照顾,希望找一个需要儿女的人抚养。2014年,张四玲有一个好友正盼望带一个孩子,她便把小蒋晶先接到家里,谁知接进家,小蒋晶两眼突然红肿,视力糢糊。张四玲急忙带到县人民医院治疗。医院专科医师一看,说这种病县里无法医治,赶快到上级医院。张四玲丢下公司的事,带两万元现金送小蒋晶到市里,没想到市里也无法医治。张四玲又辗转带小蒋晶到长沙向省卫计委求助。在省卫计委领导的关心下,及时将蒋晶转到了湘雅附一医院,经检查确诊为病毒引起的先天性疾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蒋晶的病虽控制了,但因为眼疾的突发不便交给那位好友抚养了。从此,张四玲尽力帮助小蒋晶的奶奶抚养小蒋晶,不定时给生活费、送水果,按季节买服装、鞋子等。村民们感动地称赞张四玲不是妈妈胜似妈妈。
履职尽责 积极参政议政
张四玲先后当选湖南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第五届永州市政协委员,广泛接触各方人士听取意见,立足全局建言献策。省、市人大和政协提供的数据显示,张四玲领衔撰写的建议28件,附议议案和建议88件,其中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议2件。另有《充分发挥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一文发表在《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张四玲从调查中得知,当今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十分严重,村民一点小病也要去县城医院治,如果不去,小病变大病,既多花钱,又给身体带来不可估计的后果,还将造成更大的看病难丶看病贵。于是,在2015年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建议》。省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立刻将建议列为当年承办的重点,并于6月3日召开集中督办情况汇报会,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莲玉和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健介绍根据该建议事项制定的《湖南省村卫生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即3年完成15000个行政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每个村卫生室建设面积60至100平方米。与会人员个个赞赏张四玲的建议提得及时,提得精准。湖南日报和永州日报先后对张四玲的履职情况做了详细的报道。无论她作为民进会员,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她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扎实调研,积极履职,为正能量发声,为人民发言。多年来,张四玲用自己的青春韶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哺着这神奇的“三千”大地,谱写着自己绚丽的青春。
(作者系民进永州市委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