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议
智慧城市的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可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信息集成、互联互通与智能处理水平,加强防灾减灾信息共享能力,提高防灾减灾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各级相关部门防灾减灾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服务,从而提升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抓住建设智慧城市之契机,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支撑技术,实现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智慧化”,优化提升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运作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城市防灾减灾,是城市发展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此,我们建议:
一、建立针对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智慧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处理中心和信息交互终端等。
二、将智慧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全过程,包括减灾、准备、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区别界限。智慧信息系统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互以及辅助决策方面的优势,对不同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各个阶段都能提供快速、高效和安全的优化支持作用,从而实现城市防灾体系的“智慧化”。具体实现为:
1、灾前预防。该阶段实现智慧化风险评价与常态防灾智能监控。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3S 技术、RFID等技术对城市海量信息进行实时动态采集,包括城市灾害时空信息、城市空间要素信息、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城市社会人口信息以及城市气候环境信息等;然后归入数据中心,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储存、分析和处理,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共享,相关部门可各取所需地获得数据并加以利用。如城市规划部门、灾害防治部门以及城市建设部门等可利用这些信进行城市灾害潜在威胁评估、城市设施抗灾能力评估、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等,从而做出城市防灾建设选址、城市防灾空间布局,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等关键性决策,从城市常态防灾角度进行具有灾害风险控制性的建设行为,将被动防灾转化为主动防灾。
由于减灾阶段并不能消除所有的潜在威胁和灾害风险, 因此需要应用智慧防灾系统,进行常态智能防灾监控及应急准备。其主要任务包括:建立高效的应急组织体系,招募、训练专业应急队伍,管理维护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进行市民防灾意识教育等。通过智慧技术的运用可提高运作效率,如通过物联网手段对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灾害易发场所进行监测监控,并对监测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及时发布,能大大减小潜在灾害的威胁;在应急物资管理方面,可通过数据库平台进行管理,便于掌握应急物资实时状况、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资源保障。
2、灾中应急。该阶段为智慧化应急处理与实现途径。在灾中应急阶段,应迅速启动灾时应急信息平台,进行统一全面的信息收集、分析、战略判断、行动制定。各个相关部门也应形成联合应急部门,共用灾时应急信息平台,保证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打破部门界限以及不同部门信息垄断界限。在突发灾害中,灾时应急信息平台具协同工作的功能:1)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传播功能,对灾时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处理分析以及迅速传达;2)辅助决策功能,对灾害应对对策进行审议和协调;3)指挥、命令和联络功能。
3、灾后恢复。该阶段实现智慧化恢复管理与“循环式”优化改善。建立城市灾后重建信息平台和城市灾后管理信息平台,采集灾后城市人员伤亡信息、城市设施损失信息、城市经济损失信息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与综合分析。
城市规划部门、灾害防治部门以及城市建设部门可以通过城市灾后重建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灾害损失评估、城市灾后重建规划、城市防灾空间优化、城市秩序恢复等工作,通过灾害所积累的经验,对城市防灾体系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和改善,不断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形成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循环渐进式”发展模式。城市管理部门、大众媒体机构等可通过灾后管理信息平台高效准确地实现对灾民救助、损失补偿、次生灾害预防、相关信息发布通告等灾后协调管理工作,如通过灾后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可以快速确定灾民的身份、统计灾民的健康状况、跟踪灾民的移动情况、管理救灾物资的分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