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教育迫切需要“尚方宝剑”来保护
近日,青岛市政府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情节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分。学校的惩戒规定应当向学生公开。”据悉,这是全国或地方教育性法规中,首次提出“惩戒”概念。
我们认为,不应只是地方法规提出,而是应该由国家层面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赋予学校教师一定的惩戒权,来“惩戒”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从而保护脆弱的教育。
为什么每年的高考录取中,选择师范教育的寥寥无几呢?为什么各类就业考试中,那么多就读师范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放弃多年的专业修学而改辙易行呢?为什么男生选择师范教育是凤毛麟角呢?为什么教师女性化越来越严重呢?
除了屡喊屡糟的待遇令人心寒外,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惩戒权,教师的从业安全得不到保护。
还有为什么社会呼吁公安、司法机关介入和严惩顽劣学生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建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和行政处罚年龄呢?为什么一些地方高调宣传值得商榷的校园暴力重判个案呢?为什么强调公安、司法机关要积极介入并重罚的意见开始出现在一些政策文件之中呢?为什么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降低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年龄的方案呢?为什么近年来,频频发生校园欺凌、围殴教师事件呢?
南海网海口2016年5月2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黄丹)近日,一条“长坡中学打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5月21日,南海网记者从海南省琼海市长坡中学证实,学生打人一事属实,发生于5月20日;另外,该校5月18日也发生了一起学生打人事件,其中有3名学生参与两起事件,1名学生在两起事件中均是主要参与者。经过调查,校方给予1名主要参与者留校察看和记大过处分,7名学生记大过处分。
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一初中女生兰兰在住校期间太邋遢,引起宿舍其他女生的“公愤”,5名女生对兰兰打耳光,想要“教育”兰兰,不料竟将其打成10级伤残(十级伤残最轻微)。
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
四川资阳乐至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图片显示,一赤裸上身少女被另外三名少女包围,有两女孩还对镜头摆剪刀手。
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个巴掌。
6月29日,福建南安水头,一小学女生被打视频流出,父亲认出女儿后报警。视频中,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分40秒。
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
……
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曾在2016年10月13日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介绍,单2016年5月至8月,全国共有68起欺凌事件发生。
教师被家长或学生侵害事件也偶有发生。据统计,单2008年10月到11月,全国侵害教师人身安全的案件已发生6起。11月19日,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关中学老师曾庆岩在办公室与学生谈话时,被从门外突然冲进来的少年连刺数刀,经抢救无效后死亡;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程春明在课堂上被冲进来的一名大四男生砍死;10月21日,浙江省缙云县盘溪中学女教师潘伟仙在家访途中被学生掐死;10月4日,山西省朔州市一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郝旭东老师……2012年4月23日,陆丰甲子一中语文教师范炳因为制止学生在考试中捣乱,遭学生及家长殴打,致左眼几近失明。还有……
研究发现,导致社会、家长、学生对教育、学校、教师蔑视或是不尊重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学校、教师没有得到法律的确切保护,教师缺乏惩戒权。长此以往,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教师缺乏服从性和敬畏心理导致的。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施受双方的共同努力。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具备一定的服从性,以及对某些规章制度的严格遵守,否则教育行为就无法开展。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和维持。可以说教师是在神圣殿堂从事“神”的工作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可他们不仅没被赐予神法,连“尚方宝剑”也得不到,怎么去惩戒呢?
事实上,所谓“管教”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如果连有序管理都做不到,“教”自然无从谈起。而“惩戒”本身正是教育的内涵之一。惩戒重在教育改过、以善育善,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悔过改过,不再犯错;体罚则是以罚代教、以暴制暴,使学生惧怕皮肉之苦、不敢犯错。但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惩戒都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规定赋予学校教师惩戒权。却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明确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与变相体罚的规定。如果法律不辅以学校、教师一定的惩戒权,孩子对学校、教师缺乏服从性和敬畏心理。教育就难以成效。近期在“鼓励教育”、“赏识教育”的呼声下,过往“严师出高徒”,乃至对学生的体罚行为已经日渐减少,且已隐现矫枉过正的苗头。现在不要说实质性的“惩戒”,批评的话重一些,往往都会招致学生的不满和家长的投诉。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轻言细语的劝说,似乎成了唯一可行的方式。而现在许多学生的违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了再来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所以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将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小惩大戒的教育手段则会让他在边缘处止步。
国外的惩戒教育是如何?黄痊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在美国,如有学生将不允许带的东西带进学校,如传呼机、手机,学校一律没收,并不再还给学生。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你到警戒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置方式。最严重的惩戒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收到特殊学校去。
目前,包括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在内的很多国家法律均明确赋予了教师惩戒权。例如,美国约有20个州允许老师惩戒学生,仅2007年一年就有22.3万中小学生被依法惩戒。英国在2006年颁布的《教育与督学法》也明确赋予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力,包括允许打手心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法律在赋权的同时,也对惩戒的条件、方式、工具、次数、男女生差异、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避免教师滥用惩戒。美国法律不但规定了法庭对其进行刑事处罚的责任,也规定了学校对学生的行政处罚权。美国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一旦学校发现欺凌事件,必须立刻行动,对严重行为可以直接开除。如有带刀上学、威胁老师或同学的行为,即使没有人受伤,学校也须对施暴学生采取措施,学校通常会选择开除学生。
此外,联邦政府要求学校必须采取三项措施:首先是提供举报欺凌事件的渠道,老师和教职员工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必须举报;第二是必须对被举报的欺凌事件进行调查;第三是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对于那些因为欺凌而被开除的学生,政府会安排社会组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在家长管理层面,美国立法明确父母管教子女的责任。如果子女在学校有欺负同学的问题,学校会马上要求召开家长会议。如果学生未成年而因欺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和孩子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认定孩子的欺凌行为与父母的不法行为(如吸毒、酗酒等)有关,法官可以把监护权转移到寄养家庭。此外,如果子女的欺凌行为造成他人受伤或受损,父母必须要承担所有的民事赔偿责任。
为此建议:
1国家出台法律法规赋予学校教师惩戒权。对惩戒的条件、方式、工具、次数、男女生差异、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避免教师滥用惩戒。
2成立家长委员会,共同处理惩戒教育。
3对监护人监管不力实施一定的惩戒措施。
4地方法律援助机构协同处理
5社区机构协同处理
(作者系民进漳州市委会委员、龙海市政协委员民进龙海总支副主委、龙海一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