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日本文化侵蚀,打响“思想文化新战争”
2015年4月,成都CD15动漫展,一群“精日”公然穿着侵华日军军装现身; 2016年12月10日,国家公祭日前夕,在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之一的燕子矶,一名青年男子,身着白衣黑裤日本武士服,手举木质武士刀,背对长江摆出劈、砍等各种姿势;2017年8月7日,4个“精日”身穿二战日军制服,乘夜在著名抗日遗址、爱国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拍照留念;2018年2月20日,在南京的紫金山又见身着日本军服的小丑跳梁……近年来频频出现“精日”分子亵渎抗日先烈英灵事件并且在网络大肆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引起了公愤。
二战后的日本,不仅没有像德国政府一样,认真反思战争责任,深刻检讨和努力肃清纳粹流毒,反而口口声声要为“历史”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2016年后,日本每年投入高达400亿人民币巨资进行文化价值观“侵略”,作为培养海外“知日派”的总预算。这表明,日本在军事军国主义死路一条的大趋势下,已找到新军国主义的方向,那就是以文化侵略为突破口。这种精神层面的“搏杀”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无声战争!
我们绝不能忘却日本侵华这段悲壮的历史,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也绝不能丧失民族大义。我们应时刻警惕日本新军国主义重新抬头,警惕和肃清“精日”分子的无耻行为和违法行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精日”分子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给予处罚。国家应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对“精日”分子行为进行震慑和制裁。他们的行为不仅亵渎英烈、侮辱公众,更触犯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褒扬条例》、《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应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在德国,如在公共场合行纳粹礼,可能面临三年监禁。曾有一位老人,训练他的狗行纳粹礼,结果被判半年监禁。在中国,这种穿着日本军服拍照亵渎英烈的行为比行纳粹礼的性质更为严重,应依法给予严厉的刑事处罚。
二、强化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的历史、政治教学中,学校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借助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从小培养学生奋发图强、传承正义、爱憎分明、激人奋进的思想意识。加强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方面的学习与教育,把爱国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舆情监控。以教育平台为载体,在相关的节假日期间推荐优秀爱国影片或纪录片给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拓宽教育渠道,真正把爱国教育落到实处。重视国家网络安全,抓紧完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以及相配套的网军建设战略,严密监控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并处置不法行为,报相关部门进行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