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痕迹记录减点负
最近,《一位老师小小的抱怨,竟揭露出中国教师最真实的生存现状!》的网络文章引起疯传。文章写到:现在的教师真的是不务正业了,整天的忙着上级的各种检查,评比,竞赛,报表。他们要写学困生辅导记录,班会记录,安全教育记录,功能室使用记录,每个单元考试的书面质量分析,听课评课记录,每课教学反思记录,政治、业务学习记录……数都数不过来。他们要应付各种活动,各种学习,各种会议,各种管理,学生或老师间的各种比赛。他们每天被各种事物缠绕着,充斥着,各种收费,各种通知,各种活动计划,各种报表,各种检查,读书笔记一篇篇,各种材料一摞摞,哪一样都不能耽误,哪一样都不能少。他们没有时间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没有时间批改作业,甚至上个厕所都得匆匆解决。
无独有偶,最近在某乡镇工作的一位朋友向笔者诉苦:他说他负责的是他们县某重量级领导主抓的工作,上面要求每周报进度,半月一小结,一月一回头,季度一评比,半年要奖惩,一年一总结。他说他每天都掰着指头算日子,今天又该写哪个报告了?生怕漏报了一个该写的报告。否则,既要在检查评比中扣分,还要接受领导的批评,更怕单位和自己因此受到处分,真没多少精力和时间去推进工作了。
前几天,与一位村干部交流脱贫攻坚工作,没想到他也是满腹怨气:脱贫攻坚的软件材料太多太难整理了,今天要求这样整,明天又要全部废掉那样整,一样的材料要给贫困户造一份、村上留一份、帮扶干部要一份,有时找贫困户签名,贫困户的手都签得发软。
一位在机关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说道,领导要求用文字、图片、音像等方式将工作记录下来,让工作留下印迹,以供一些单位、领导日后检查、评比,忙坏的只是工作人员。
痕迹记录能较好反映工作的轨迹和成效,但过多过繁的痕迹记录往往会让人疲于应付,甚至本末倒置。中央八项规定早就明确规定“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但愿一些单位、领导在工作检查与评比中少看点资料,多走走现场,给没有多大实质意义的痕迹记录减点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