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弘扬琴筝文化推动扬州走向世界的建议
面对新常态,扬州琴筝要想寻求新发展,就必须整合资源、形成集聚,走品牌化之路,用琴筝文化擦亮扬州“古筝之乡”的金招牌,打造扬州的新名片。为此,我们建议:
一、制定行业标准,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品牌化的基础。企业要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产品质量是关键。扬州古筝产量居全国之冠,但精品不多,这要求琴筝行业加快制定行业标准的步伐,建立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琴筝制作准入门槛,引领琴筝行业向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扬州得天独厚的工艺优势,把扬州漆器、玉器技术嫁接到琴筝制作中去,把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到琴筝产品中去,树立“做产品不如做文化的理念”,在提升琴筝演奏价值的同时,也赋予其特殊的观赏、收藏价值。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坚持走中高档、尖端科技之路,把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硬件投入与软件改善相结合,掌握琴筝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制高点的攻关能力,强化企业的发展后劲,提升琴筝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此外要通过多种渠道构筑人才队伍,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提供技术后援,传授制琴技艺;同时可借鉴工艺美术行业“师带徒”的方式,加快培养企业技术制作方面的人才。
二、推进资源整合,把产业集聚作为品牌化的手段。乐器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因此产业集聚化是大势所趋,并且界内已有泰兴溪桥提琴和浙江洛舍钢琴的成功案例。由乡镇政府、企业牵头,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建立琴筝文化产业园,加强资源整合,让有前景的古筝企业进入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原本效益较差、规模较小的小企业可以改革为专业化的零配件生产厂,效益较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大企业则负责琴筝制造的关键技术部分,最终形成集群内琴筝企业间的错位竞争、合力发展的生产格局。在初步集聚的基础上,还可通过市场化、公开化的运作逐步延伸产业链,分块、分结构、分层次、分品牌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功能区,形成集生产、展示、培训、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琴筝产业集聚区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拓展发展空间,而且能够缓解周边地区的就业难题、提高政府税收、提升扬州的城市知名度,实现企业、政府、社会三赢的局面。
三、加强行业自律,把政策引导作为品牌化的保障。政府应根据琴筝产业的当前现状,对传统产业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琴筝产业进行资源整合,推进产业集聚,打造一个相对集中的古筝生产基地,一个相对完善的琴筝文化展示馆,一条别具特色的琴筝文化旅游线路。行业协会肩负着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双重任务,琴筝协会分离之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协会职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四、打造中国扬州琴筝文化艺术节。扬州是中国的古筝之乡,扬州广陵琴派是重要的流派。三十多年来扬州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并成为金钟奖决赛永久主办地。文化是扬州这座城市的魂,琴筝是扬州这座城市的范。应努力打造中国扬州琴筝文化艺术节的城市品牌,通过艺术节专业平台的多元交流,开创中国琴筝历史发展新篇章,就能进一步宣传扬州,让扬州面向中国、走向世界。
我们期待有一天,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奏响扬州琴筝的最强音,使这种看似“曲高和寡”的文化“居高声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