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关于严禁中小学举行月考和期初考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6-06 来源:民进盐城市委会

放大

缩小

一、相关概念的诠释

所谓“月考”,指各地教育教研部门或学校组织的每月一次的大型的各课程集中命题集中阅卷的例行性的阶段性检测。所谓“期初考”,主要指在寒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时进行的摸底性检测。

二、问题提出的背景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曾对“月考”做过调研,调研结果是:“66.0%教师所在学校有‘月月考’。” 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学校有“月考”。事实上,月考和期初考已经成为全国大多数中小学的固定的“例行节目”,渐渐演变为严重危及中小学正常教学秩序、增加师生负担的一大顽症,也成为增添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心理焦虑的一大帮凶,一大公害。具体分述如下:

(一)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且不具有检测反馈和激励功能。

如今的教学单位是接近半年的“学期”,对应的教科书因之而编写,课程计划因之而制定。另外,不同科目的教学单元(或曰“专题”或曰“板块”)不同,不同的教材也都有着自己的单元编排。所谓单元就是教材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把性质相同或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起。编排单元有着科学的依据: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二是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各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同的课程、不同单元所需的教学时间各不相同,如数、理、化等,有的单元大,有的单元小,岂能强制统一“月考”!就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每册教科书基本设置六个单元,不能用“月”来限定教学时间。为了这个强制推行的“月考”,语文教师们不得不一个月教两个单元,或者以教1.5个单元来应对“月考”,也就是说,为了“凑”这个“月考”,必须不顾教学规律,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调整原本科学的教学时间,匆匆赶课,更何况不同班级的学生能力基础不尽相同,教学进度未必一致,这样统一步调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这种例行考试,也就不具备应有的检测反馈和激励功能。

干任何事都得有程序,教育更应如此。阶段性的考试,必须顺从教学单位。现代教育以“学期”为基本单位,这是得到实践检验的、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教育要改革是必然,但这个改革必须符合教育的规律。

(二)严重破坏和干扰了中小学正常的课程执行计划。

我们知道,一个学期只不过18周,真正用于教学的不过16周。除了必要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还要增加两次月考。每次月考小学要花时一天,考前准备两天,考后讲评半天,也就是说,每次月考要用掉半周以上的时间,两次月考就是两周半,如此,一个学期还剩下13.5周可用于教学,更不必说学生考试后还有自我放松的两三天。如果是初高中的话,复习一天,考试至少两天,讲评两天。一次月考至少一周时间。两次月考就会占用两三周的正常教学时间,严重干扰和冲击了教学程序。时间不够,就占用学生的双休日和寒暑假来补课。在高三复习阶段,还有“周考”这样的“怪胎”。这是典型的以“考”代“教”,复习计划难以推进,复习内容难以夯实。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走火入魔,但没有教育主管部门关注此怪现象,学校领导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增加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

如果把中学的月考和期初考加起来的话,大概至少需要三周时间。这当中还需要命题、监考、阅卷、讲评和开家长会以及开质量分析会,热热闹闹,教师苦不堪言。成绩必须要,进度必须赶,于是,就加班加点。早上早到学校,下午推迟放学,双休日休息是奢望,有些学校一个月休息一天是常规,于是,教师与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却成了必然。这就是“月考”导致的必然结果。关键每次考试之后,班级要排名次,班与班要比较,甚至还公布于众。更有甚至,有些学校不顾学生的基础等情况,要求暂时成绩退步班级任课老师作检讨,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这给老师们带来多大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学生自然也是受害者,因为月考成绩不像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计入学生档案,有时月考试题被无节制加大难度,有的孩子就因为月考成绩不理想心理不堪重负而结束生命。

(四)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和社会上的剧场效应。

每次月考后的考试成绩公开排名,通知家长,家长会的狂轰滥炸,都会把家长的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成绩上,更看重与其他孩子比较差距,却很少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状态和本来的基础怎样。这种排名,不仅加剧了家长教育子女的焦虑情绪,也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剧场效应。

(五)违背教育部有关规范办学行为的规章制度。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指出:“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各地要对小学、初中、高中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规范。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 显然,月考是公然违背教育部的明令规定的。

(六)期初考的危害性与月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是严重干扰了学生假期合理科学的安排。因为要应付期初考,不得不把大块的时间化在假期作业上,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终日深陷题海,被迫放弃了本该扩大视野,增加阅历,提升素养的课外阅读、旅游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失却了放假应有之义如放松休闲等。二是严重破坏了学生对新学期的美好期待,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因为有一个折腾人折磨人的考试在前面等着你,开学还有什么值得期待呢?三是严重打乱了新学期一切按部就班的教育教学秩序,侵占了近一周的教学时间。教师本该精神抖擞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却总被期初考监考阅卷评讲等一系列高强度事务折磨得身心疲惫。

三、具体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月考和期初考,恢复传统的单元测试。单元测验由任课教师根据学情自己命题,并且采用“随堂”考试的形式,由任课教师自己阅卷。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情,真正起到检测反馈作用。初三或高三可毕业班可以适当用“月考”的形式检测复习情况,但必须坚决取消“周考”。

作者:何效明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