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急需加快配套建设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废弃物回收萎缩。国营垃圾回收日见萎缩。我国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但如今垃圾分类处理的设备较少,通过机械化分类成本较高,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拾荒大军取而代之,但缺乏规范,存在各种隐患。单北京就有8.2万人的拾荒者,每年从北京“捡走”9.3亿元,同时还将废弃物转化成为新的资源,客观上减轻了政府处理垃圾的负担,减少18亿元的处理费用,延长了垃圾填埋处理场的使用寿命。但是,缺乏规范、检验和约束,致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且目前百姓还不懂垃圾分类。不知道什么是可回收的垃圾。即使已分类,但环卫局的垃圾车又把分类好的垃圾倒到一起运走了。这样没有完整的收购、运输、销售、加工、成品市场等组织的再利用产业体系的支持,垃圾分类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目前我国668座城市,2/3被垃圾环带包围。这些垃圾埋不胜埋,烧不胜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
综上,目前垃圾分类配套建设存在设备基础差、环节缺失多、相关人员稀缺等多项问题,为此建议:
一、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社区村居或物业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其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教会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二、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垃圾分类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玻璃、纸、塑料和金属类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电池灯泡等特殊的垃圾。垃圾桶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使用。垃圾桶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
三、改善垃圾储运形式。要对环卫局的垃圾回收车进行分隔式的改造,分类装载垃圾。对一些体积大的垃圾,应该压缩后进行储运。
四、合理规划建设规范的“可回收废弃物收购站”。让过去那些临街的不规范的影响市容并有安全隐患的“破烂回收点”规划到相应的回收点,专门负责收购相应区域的可回收废弃物。在使其减少对社会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经营企业的转变,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作用。
五、建立垃圾下游产业的专门回收队伍。采取以旧换新模式由厂家直接回收,实现多渠道回收,引入价格和服务的竞争机制,以此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垃圾的回收率。
六、建立废弃物分类工人队伍。在当今社区村居工作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建立一支与协警同样待遇的社区村居的废弃物分类工人。负责相应区域的废弃物分类具体工作。由社区物业或居委会负责管理。
七、分时段定期分类回收。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暂时由家庭保管,“可回收废弃物收购站”每周定期定点轮流到小区或村居收购;餐厨垃圾环卫每天早晨收集容易腐烂的菜叶等;下午收集建筑垃圾;晚上收集其他垃圾。
八、新建小区更是要合理规划垃圾回收站,逐渐成为审批和验收的必备条件,强化新型社区的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