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无证民宿游走“灰色地带”急需强化监管

发布时间:2019-10-25 来源:民进韶关市委会

放大

缩小

  近年来,民宿行业迎来发展的风口,从风景秀美的偏远山村,到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心,这种新兴旅游业态可以用“火得一塌糊涂”来形容。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参与者人数约为7800万人,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另一方面,有关共享住宿等新业态的监管没有跟上,网上出租审核基本走过场,民宿短租房不用营业执照,住宿人员不用身份登记等相关经营乱象不断涌现。近日,据人民网创投调查Airbnb、榛果、途家、小猪、携程等在线短租和住房共享平台发现,只有Airbnb提醒房主提交房源营业执照,其他平台无此提醒,即使有选项,也非必填。多数平台准入门槛低、管理松散,提供的房源多为民居,包括自有住宅、外来资本租赁当地房屋再转租等形式。换言之,没有资质审核,都能开门揽客,对于租客,更是没有任何要求。从而造成无证经营、肆意违建、破坏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严重成民宿行业普遍现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宿发展如硬币的两面,一方面这种经济模式的勃兴,对我国全域旅游是极大的正向刺激,我们对这类新业态的监管需要“包容审慎”;另一方面,民宿再美,也不能成法外之地,行业规矩还是要有、权责关系还需明确,无证民宿带来的风险不小,急需完善管理措施,明确平台审核责任,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为此,建议:

  一、采用新办法管制新业态。城市居民楼里和偏远乡村开办的民宿、日租房,是新型住宿形式,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旅馆,为此,建议:一是学习日本今年6月15日起实施《住宅宿泊事业法》,结合我国实际,研究制定民宿业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加速出台约束力更强的全国性统一法律规范,在民宿申请、经营、监管等多个层面予以明确。二是建议在民宿业发展重点地区,以市为单位,成立以公安、消防、旅游、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住建管理等为主要成员的民宿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民宿业发展过程中重大事项的执法和处置。三是为解决民宿“黑户”问题,建立由公安机关牵头组织民宿的联合审批、联合执法和日常管理机制,对现有民宿经营户进行统一登记、建档,将民宿纳入旅游统计数据库。四是制定民宿消防、治安、卫生和环保标准,规范审批手续,适当降低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推进民宿经营证照全覆盖,帮扶民宿户规范化发展。

  二、明确民宿接入平台责任。一是民宿规范管理有关法律规范出台后,对于平台上无证民宿进行下架处理,办理好相关执照才能上架销售。二是作为民宿接入市场的短租和民宿平台,必须依法明确其具有民宿上架前的资质审核、事故保险、违约赔偿等方面的责任,对于无证、不合规定的民宿一律不能接入平台揽客。三是平台的房源因为资质原因被下架,导致与用户之间的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平台需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四是平台对其接入的房源有市场监管、接受投诉、投诉处理、民宿管理等方面责任,并对有问题房源有下架的义务。

  三、推动行业自律激发内生动力。积极组建全国性民宿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协会组织加强民宿业经营人才培训,引进先进的民宿管理经验,提升民宿发展水平。组织开展民宿等级评定工作,引领民宿转型升级,开展民宿信息统一发布工作,将各地民宿的地点、配套设施、联系方式等信息,纳入地方的政信息网、公众旅游网,打造民宿地图、官方微博和手机APP信息平台,为广大游客提供直接、便捷、权威性的民宿信息查验服务。

作者:雷检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