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校园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并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
我们认为,在中小学生中落实纲要内容,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就现阶段来说,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国主义成为中小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我们建议:
1.确立工作重心。各地宣传、教育、关工委等部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今后以及未来工作的重心,制定计划,专人负责,以点带面,开展有效工作。如浙江海宁市关工委,从去年开始,专门成立了爱国主义工作部和爱国主主义报告团,对学生进行国情国史教育,爱党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四个自信”教育。2018年共讲课57场,听讲人数达1.11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近还编写出版了《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励志故事读本,收集了海宁历史上的48位“热爱祖国”、“为国争光”、“为民服务”的名人,用他们的弄潮儿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如此做法,得到了省关工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也非常值得各地借鉴。
2.用好学校阵地。开展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是主阵地。因此,除了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班会课以外,还要创新形式,利用升国旗仪式、各类节日的活动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学科教学时时讲,结合时事政治天天讲;在课堂外,教师要以规范的语言和行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立德树人,显教与隐教统一,为学生做出榜样。
3.设计相关载体。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感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中去体会。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讲英雄故事、励志故事、模范故事、暖心故事,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让学生谈体会、说感受、参与爱国主义征文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政治性与道德性的统一,知识性与情感性的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强化学生的参与度和自觉性,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