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华勇:“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的瓶颈,折射出“互联网+基础教育”建设的脆弱
肆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冠肺炎,让上至中央、教育部,下至一线教师、学生,都心急如焚,学校更是心急如焚。开学延迟,节奏失控,新学期的学习进度和节奏全部被打乱。为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安宁,教育部及时研判,立刻采取措施,及时通知延迟开学,并统一布置开展“停课不停学”。
可“停课不停学”的开展是必须在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进行。据调查,厦门特区也只有厦门一中和厦门双十的高中部有条件开展家校网络直播。其他地方虽也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但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还很脆弱,校园内部教学的标准的录播室就少得可怜,哪有能力面对所有学生直播呢?即使在沿海,虽有电信、移动、联通和广电四家运营商多方位建设,但宽带全覆盖也还没实现。更何况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平台和软件建设还没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加上学生家庭经济基础参差不齐,直播课和网课的艰难行进就不难理解了。
难怪中国教育报会转载:河南南阳高三学生小通,因家里没装宽带,且自己付不起手机流量费,便与邻居沟通好,每天早上8点准时搬着小凳子守在屋顶,“蹭”邻居的WiFi,参加学校开设的线上课程。还转载中国网消息,2月29日上午,河南邓州初三年级的14岁女孩李某因家中贫困,没有钱买手机,无法按时跟听学校网课,大量吞服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幸亏没有生命危险。除了中国教育报转载,实际上此前,其他媒体也曾把乡村学生到山顶搭帐篷听网课、在雪山顶找网络信号冒着寒冷听网课,作为“爱学习”的典型进行报道。没错,乡村学生们的坚持和执着、努力和奋进的学习精神和态度,固然值得肯定。然而,这些带有“正能量”的报道,却忽视了一个根本的“焦点”问题:学生家庭有无智能手机,有无上网条件等等“互联网+教育”的建设问题。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教育部门、学校及时组织上网课已属不易,对于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短时间也爱莫能助,只能由家长克服。
据调查,即使在闽南金三角一带,虽有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四家联合共同建设信息网络,但因地方“互联网+教育”的系统建设还缺乏联动协调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平台和软件的建设单薄,上网条件还是极其有限,直播课无法进行。像当地学校教师只能通过课件或微信把自学提纲提供给学生,定期学习并完成作业,并用小程序打卡上传作业,教师再进行批改。因很多家长疫情期间还是要上班,大人手机无法让学生使用,有的是爷爷奶奶在家陪着的,根本无法督促学生自学好,更主要还有不少家庭网络宽带还没安装,面对“停课不停学”,家长苦不堪言。家长强烈呼吁现代教育技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快速落实。像学校教师通过智学网组织阶段测试,结果软件崩盘,导致一场测试泡汤。
同样,国际大都市上海,按理他们的互联网建设基础和条件是比较好的,但上海市教委也是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的原则,组织全市各学段、各学科一千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录制相关课程。也就是说,在线课是全市统一授课,并不需要各学校教师自己录课上直播课。而且这些课程以电视播放为主,包括有线电视和IPTV,共分为12个频道,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频道,除了首播外,还会安排重播。同时无法收看电视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Pad)、手机等多种终端听课。还会在相关网站上提供课程视频下载。听课后,学生可通过多种信息平台,与本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清楚上海的学生不缺上网条件,但为了考虑不同家庭的情况,在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上海还主要采取有线电视和IPTV播出。但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农村来说,“停课不停学”直播那是有困难的。
“停课不停学”在线直播教学,就必须做到在线教学的全覆盖,否则,会让缺乏上网条件的农村学生、贫困家庭学生产生更严重的焦虑感。所以这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的瓶颈,折射出“互联网+教育”建设的脆弱:折射出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折射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为此建议:
1、各级政府要未雨绸缪,加快“互联网+教育”建设,成立联动机制。
2、政府组织科研部门加快教育平台和教育软件建设,建设免费教育网课。
3、政府加快学校教育与家庭直播体系建设。
4、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于教育、教师、和有受教育对象的学生家庭的网络宽带等优惠减半或免费政策,从而惠及受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推进国家“互联网+教育”建设步伐。
5、从检查乡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入手,整合利用好已经建设的有线电视系统、网络系统,把教育资源送到每个孩子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