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关于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2-07     来源:民进安徽省委会

放大

缩小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城乡差距较大,仍有不少农村学校建设较为薄弱。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学校规模偏小,生源质量差。在城镇化、外出务工潮以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下,生源大幅流向外地和县城、乡镇,许多农村小学逐渐萎缩,有的学校仅有几十名学生。而这几十名学生也往往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导致学习习惯、兴趣、能力并不是很好。

  二是教师队伍流动大,素质偏低。薄弱学校大多较为偏僻,由于交通、住宿、发展环境等因素,难以留住优秀教师。留下的老师大多是原地转正的民办教师,这些教师岁数偏大,学历较低,教学手段单一,教育理念陈旧,难以跟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三是教学设施简陋,硬件投入不足。薄弱学校随着规模的萎缩,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更新迟缓,距学校标准化要求差距较大。

  四是缺乏奋斗目标和长远规划。薄弱学校一方面由于与好的学校条件、生源、师资各方面的差距都很大,以致争先进位的进取意识淡化,没有长远的规划目标。不同程度存在组织纪律涣散、管理上随意性强、人治现象严重、缺乏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依法治校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意见建议

  加大薄弱学校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义务教育经费倾斜支持力度,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首先在硬件上不能薄弱。

  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教师轮训、轮岗、交流、支教等形式,保障薄弱学校有一支相对稳定、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加大对薄弱学校教师的补助力度,制定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的奖励政策。

  创新办学理念,丰富办学形式。可采取安排薄弱学校与名校结对共建、设立名校分校的形式合作办学,发挥名校的品牌效应;鼓励民办学校进入薄弱学校的帮扶行列。

  合理布置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严格控制择校生,改变千军万马涌向名校、薄弱学校人去楼空的局面。加强学校管理,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让学生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在互联网+的大形势下,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作用,采取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形式,消除传统教育的空间、时间上的差异。

  (作者系民进会员、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实验学校一级教师胡根琴)

作者:胡根琴     责任编辑:刘政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