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宋晖:建议出台我国教师着装制度

发布时间:2021-10-27     来源:

放大

缩小

  2019年6月10日,网上一则“女教师穿着性感到教室上课”的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引起很多网友关注,虽后来被证实是主播为了红而录制的,但类似情况确实也存在。近年来,教师着装不规范,特别是女教师穿着太清凉——短、薄、露,而引起家长质疑指责、社会关注的新闻层出不穷,规范教师着装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时尚无可厚非。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走上教师岗位,他们比较强调个性,更加注重着装打扮。但作为人民教师,来到学校,走进教室,就要充分考虑自身职业特点,以规范的着装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同时,也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家长、和社会普遍质疑、指责教师着装清凉等不规范问题,主要是担忧其对学生学习成长带来系列负面影响。一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特点,中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普遍性不强,课堂上教师不规范的穿着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效果。二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女教师不规范的着装对处于性启蒙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男生,易诱发生理反应甚至性冲动,产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对于女孩,可能会有意效仿老师的穿着打扮,影响学习,不利于健康成长。三是影响教师形象。师道尊严,是教师通过知识、语言、衣着、气质、行为等方面综合打造出来的。而教师过于清凉的随意着装,展现出来的是轻浮气质,自然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严形象,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教师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过于追求时尚着装,容易引发教师间的穿着攀比之风,而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穿校服,更加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教师要为人师表,衣着得体,举止文明。然而,教师着装无细节规定。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等文件,只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法院、工商、税务、交通等13个部门人员的统一着装,教育部门未在其中,教师统一着装尚无依据。何谓‘得体’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标准。目前,欧、美一些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其教师都有自己特别的装束甚至是特别的标记,以显示教师职业的尊崇。

  对此建议:

  1.讨论论证我国教师着装。利用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各类媒体掀起教师着装的大讨论,广泛收集意见,对着装出台规范性文件或者统一着装,进行论证。

  2.出台我国教师着装制度。国家出台政策,由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设计与中小学生教师身份相称的职业装市实行全市教师统一着装制度。明确服装样式,面向全社会征集、评选教师装的设计方案,不搞一刀切,在统一款式、颜色、材质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师任教学段的不同,允许服装有一定的差异性。明确资金来源,严格控制经费预算,财政承担30%,学校承担30%,个人承担40%。

  3.将教师着装纳入师德师风考核内容。一方面从教师着装、言谈举止等细节抓起,把开展职业礼仪培训,强化教师规范着装意识。另一方面从加强师德师风正面典型培育引领,制定考核评价负面清单,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一票否决”制等方面入手,努力抓好广大教师师德师风养成,不断强化全体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让良好的师德师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宋晖,永州市政协委员、民进永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作者:宋晖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