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教育扶贫路上的拓荒者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调查研究察实情,实事求是建诤言,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在这场攻坚战役中,许多的党派成员都是其中亲历者与实践者,这其中也有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主持工作)胡卫的身影……
胡卫,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上海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华职教社理事。在这位长期从事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的学者型官员看来,“为了更好对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他提出了“以系统思维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建立农村儿童营养改善监测体系”等精准可行的建议。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通过全面调研、现场走访、专家论证、专题会议等形式,胡卫围绕主题、探讨交流、梳理总结,同时收集大量的实证资料,在充分运用掌握的一手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提案和议政建言文章。在他看来,这是不断聚焦问题寻求对症良策的过程……
“这几年里,我随全国政协调研组先后赴15个省区市分别就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等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足迹遍布城市、农村、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连片特困地区。”由于常年多地奔波,公事繁重,他的声音略带沙哑,神色稍显疲惫,而当话题转向如何进一步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时,精神状态随即亢奋了起来,他的思维时而活跃,时而严谨……
2016年,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民进中央对口支持湖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胡卫受聘担任民进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领导小组顾问。仅2018年,他就先后5次赴湖南省衡阳市、怀化市,深入贫困地区,以问题为导向,为驱穷致富出谋划策……期间陪同民进中央领导进行督查调研,随民进中央、财政部联合调研组,赴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以“教育扶贫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为重点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并向湖南省反馈监督意见。同时他还赴贵州等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只有通过多地调研采集样本,才能发现普遍性问题,使问题的呈现更清晰,提出对策更加精确、更富有针对性”,他强调。
黎庶福临描盛世,乡村变化绣苍穹。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提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做到选题准、调研深、情况明、分析透、建议实。长期的一线调研,促使他深入思考,并积极撰写了一系列调查报告,有些报告为宏观政策提供服务,有些转换为在全国两会上的提案。
在调研精准扶贫时,胡卫建议,“乡村要振兴,首要通过产业来振兴乡村;其次要加强农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包括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近代农村就有乡绅文化,注重耕读传家;第三要重视教育,特别是通过提升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质量来提升农村的建设水平。”
打造职业教育校际合作新高地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当前扶贫的重点是要把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根源。”他沉思着进一步表示,“对贫困家庭子女和欠发达地区出来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中等职业教育是离他们最近、短期脱贫最可行的教育供给。”
“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走的是‘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道路,城市率先发展,形成了一批重点校、示范校、量级校等优质学校。”他略微停顿了一下,下意识地用手比划起来,将我的思绪持续带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优质学校要肩负起支持农村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责无旁贷地向薄弱学校输出资源,加强对农村受援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指导、帮扶、监测,促使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事实上,胡卫先后数十次赴贵州省、湖南省就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开展联系和指导。在他的大力协调和联系指导下,民进上海市委将职业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突破口,联系推动沪湘两地职校开展校际合作项目。“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了校际合作整体协议框架与内容,将‘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理念贯穿全过程,将以往单纯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改为职业教育校际合作的‘造血式’,旨在依托上海职业教育各校的资源,全面打造湖南乃至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地。”他畅谈着自己策划此次合作项目的初衷……
2018年民进上海市委依托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不仅帮助湖南省9个市县的25名贫困学生在沪免费接受职业教育,而且沟通联系并选择了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大众工业学校这两所上海顶尖的职业学校,与湖南省衡山县职业中专开展校际合作,签署两地三校校际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校际合作共建基地,“我们选择紧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转型、就业前景好的中等职业学校扶持,帮助对口学校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目标规划等关键领域的提升。”2019年民进上海市委又对口湖南省长沙市、张家界市开展校际合作,促成沪湘两地7所职校合作项目。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席卷全球,考验着各地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两地职业教育校际合作需要进一步扩大合作学校范围和专业类别,重点选择依托上海民进教育和医卫界别资源,探索建立医学类专业备选学校目录,遴选出相互匹配的两地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具备优势的学校,以加强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出发点,联合培养乡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者等致力于基层卫生事业的职业人员,共同提升贫困地区学校医卫专业基础能力,为当地自主开发、积蓄本地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打下基础,助力建立城乡统一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机制和农村网络治理体系,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胡卫提出,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就业的人员实施职业培训,提升职业人员技能水平,以缓解企业出现“技工荒”等现象,并提交了《经济转型呼唤职业教育升级》《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技能产业工人》等提案。他认为,职业院校只有把教学活动置于职业场景中,用真实的技术、真实的设备、真实的案例、真实的项目来开展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以做科研的态度攻坚克难
正所谓“精准扶贫不畏难,穷根欲拔力攻坚”。作为参政党成员,胡卫参加民进中央开展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多次活动,并组织民进上海市委赴湖南、贵州等地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他经历了从“学习考察”“初步尝试”到“另辟蹊径”“卓识远见”的心路历程。刚开始调研时,对他来说是“压力山大”,当地群众经常带有负面情绪,用怀疑的眼光,质疑的声音面对督查人员,听取当地基层代表提出的对策建议,也往往流于形式、乏善可陈。
“心里总想着为贫困地区做点事”的信念支撑着他一路走来。在他看来,只有换位思考、因地制宜,通过督查调研发现问题,以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才能找到帮扶的着力点和切入口。“每当看到湖南等地职业学校师生期盼的眼神,听到当地学校负责人和基层干部朴实的话语……希望上海民进组织为他们查找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滞后导致群众生活困顿的深层次原因,帮助他们摆脱目前的生活状态。”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做些什么……
胡卫深耕教育领域二十多年,将自己在体制改革、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方向的研究成果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结合起来思考与实践。通过调研发现,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与当地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相互关联等问题,针对问题再次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进程中,他显示出既务实又坚决的一面:“我要以做科研的态度攻坚克难。”
“每次调研根据主题内容不同,我们组建相关专业的高质量会内外专家智库,吸纳有项目管理受训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才进入工作团队,加强民主监督工作培训,分组分批随访暗访,召开专题议政沙龙,集思广益形成意见建议,反馈当地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上海民进、湖南民进、当地统战部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参与的协商议政过程中,形成共识找到帮扶合作平台、项目、举措。只有这样才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达到民进上海市委参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预期目标。”他一直强调,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工作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是聚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协商议政、服务社会和建言献策的过程。上海民进组织的自身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会员也通过这一途径将专业特长和参政履职紧密结合。
近年来,民进上海市委还组织讲师团赴贵州支教讲学、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数百场,讲师团成员除上海本地中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以外,增派民进华山医院支部医卫专家、上海开明画院书画家、企业家联谊会代表,将培训对象从乡村中小学教师拓展到职业师资和幼儿教师,宣讲内容从传统语数外、音体美扩大到卫生保健、文化旅游、产品营销等符合农村本地特色地经济、产业、民生等扶贫项目。“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办好涉农产业,为当地企业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较强的技术工人,也为当地培养掌握种植养殖技术、懂经营、能管理、会营销的专业人才。”胡卫进一步表示:“我们要把先进理念带到农村地区,扎根在基层教师的心中。”
话音刚落,他表示即将赶往他地参加另一场研讨活动……望着他那行色匆匆的背影,将那句“风雨兼程多少累,扶贫事业驻心间”,形容此刻的他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