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社会服务>扶贫故事

陈静:携手并进共成长 送教送培送真心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民进天津市委会

放大

缩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先躬行,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中我深深意识到,中国教育要发展,边远地区的教育就不能落后,扶贫先扶智。于是我积极响应对口支援甘肃政策,报名参加了和平区对口帮扶甘肃为期一个月的送教送培活动。虽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的脚意外扭伤,但最终我还是克服了困难,毅然踏上到甘肃会宁送教送培的西行之路。

  甘肃会宁这个当年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新起点的地方。由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这里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6月11日早8点,作为和平区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团队中的一员,我和同行的老师们带着和平教育同仁的关心与嘱托,登上了飞往兰州的飞机。进入甘肃境内,从飞机上俯视所见的是绵延了数百里的千沟万壑的黄土坡,由于当地交通不便,抵达兰州机场后我们一行10人又坐了4个小时的小客车,一路颠簸来到了会宁县城。下午5点我们入住会宁县宾馆,当地的教育局张斌副局长和对接的教研员接待了我们,我们马上投入到对接工作中,紧紧围绕“新气象、新高度、新作为、新面貌”的工作要求,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工作计划,我们想为会宁老师们带来他们需要的教育资源,想让他们感受到更“新”的教育理念。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时刻牢记自己的教育初心,我与我所在的小学组走访了东关、北关、如东友好、文昌、回民、教场,这些县城里的所有小学,共听课19节,微讲座14个,在文昌、回民、教场小学及教师进修学校做大型讲座7场,辐射相应的片区。

  教研员的职责之一就是指导培训教师,同样,我们也想在我们离开会宁后,这些老师能在会宁发光发热,用新的理念辐射本校、本片、乃至本县。于是我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认真耐心地为为回民和教场的2位老师进行了面对面一对一的磨课,并在教研活动上进行展示,获得了一致好评。

  “如果你没去过会宁的乡下就不要说你来过会宁,你们应该去看看那些默默坚守在乡下的老师和那些留守儿童”,于是我们下乡了。走过那崎岖不平的山路,我们来到了翟家所乡中心小学、心智小学、焦河小学,党家岘乡杨湾小学、回民小学。来到这些乡村学校,我们的心灵无不受到触动,无不备受感动。在天津随处可以轻易买到的饼干,在这里成了学校里弥足珍贵用来招待我们的美味;在这里,我看到了长期见不到父母而变得自我保护,不善沟通的留守儿童;看到了对我们所带来的一切物品都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感受到了,虽然艰苦却依然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

  这是一所只有12名留守儿童的学校,他们因为长期见不到父母,已经不太会跟人沟通了,我只能用最亲切的语言,用自己最灿烂的笑容去拉近我们的距离,想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尤其我身边的这个女孩儿,对我一直比较冷淡,虽然经过我们短暂的相处,她接纳了我,但那也只是分别时的微微一笑。老师们看这个女娃后面长着漂亮大眼睛的是她的姐姐,姐妹俩为什么是短头发呢?因为这里缺水,短头发清洗方便而且省水。在返程的路上,我们很心酸,我们想为他们做更多,在短暂的支教时间里为这里的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让这些孩子们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让阳光扫走这些孩子们心中的阴霾,让他们感受更多的美好和温暖。

  这次送教送培活动得到了当地老师、教育局、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并在会宁教育,会宁新闻进行报道。引用会宁教育中的原话是:“会宁县负责人认为天津和平的送教送培覆盖面大,针对性强,引导力足,对于会宁教育而言无异是一场及时雨。对于会宁老师来说,无论是丰富学科育人思想和理念,还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其发挥的作用必将是积极的、深刻的、长远的。”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送教送培活动其实也是一次学习过程。我们带去了更加活泼、更加符合儿童心理特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去了东部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我们也学到会宁所代表的西部地区教师身上所特有的执着坚守和敬业奉献。在会宁一些偏远山区,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依然艰苦,但是红色基因的存在,当地人民的艰苦奋斗加上全国各地的支援,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脱贫致富。 当前,民进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活动,这是民进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扶贫先扶智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战线 且承担小学思政课教研工作的民进会员,我将牢记“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基于偏远地区教育的具体情况写出有针对性的提案,并进行提交,为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微薄力量,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更进一步,早日实现全面的教育均衡发展,让祖国的每一个花朵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享受美好的生活、拥有美好的未来。

  2019年11月19日

  (作者是民进会员 天津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