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社会服务>扶贫故事

王滨:舍小家为大家 立志产业脱贫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民进山西省委会

放大

缩小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太原市热力集团选派第二分公司工段长王滨担任娄烦县盖家庄乡孔家峪村扶贫队长,王滨既是市人大代表,也是民主党派成员。什么是时代新人标准,对王滨来说,就是把新担当作为一种自觉,符合新时代的责任要求,做新时代奋斗中的担当者。王滨怀着对农民和农村的深厚情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主动迎难而上,克服了各种困难,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驻扎在娄烦县盖家庄乡孔家峪村扶贫第一线。

  一、进入角色提能力

  在农村工作,既要不怕吃苦沉下去,也要不怕困难迎上去,来到村里后,王滨一头扎入村民之中,全身心的到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包扶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王滨以责无旁贷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不分昼夜的驻村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主动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深入到贫困户、脱贫户、非贫困户家中精准识别、摸清了现实状况,了解了致贫缘由,找准了问题症结,帮助村支两委做研判动态调整,制定帮扶计划,不断提升村民的满意度。

  二、身先士卒有风格

  面对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和产业发展为零的情况,他走遍了田间地头,结合孔家峪村实际情况,组织村支两委外出学习考察,请专家来村里把脉问诊,引导村民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思路。王滨联系人大代表中马文志常委来村里种植大棚蔬菜投资;联系张丽代表养猪专业户来村里发展养殖;联系清徐代表团的高胜利传授种植亩产万斤土豆技术;联系防盗门厂来村里发展产业园区建厂投资;联系九牛牧业来村里发展养牛产业,但娄烦县特殊的自然保护区和省城人民的水源地,制约了很多项目的落地,面对村里无区位优势、无资源、无产业的贫困山村,王滨转变脱贫思路,靠扶贫政策上的输血功能和日常单位外界的捐赠,村民只能是数字化脱贫,村里没有产业项目做支撑,待扶贫政策一过,不少村民就会立即返贫,只有完善村民的造血功能,只有给村里留下一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让村民有事干、有钱赚,才能确保全村贫困人员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入小康社会,才能算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三、引进项目促发展

  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王滨最终确定了村里因地制宜发展“油料、药用牡丹种植”和“养牛”养殖等产业。

  油用牡丹是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属耐高寒,耐高温、耐贫瘠植物,可以在荒山荒坡地方广泛种植,油用牡丹一年栽植多年生长,盛果期在60年以上,不像其他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需要每年播种,油用牡丹8年后亩产可超250公斤,每亩可收入4000元,收益是传统玉米、小麦、高粱、花生农作物的6--8倍。

  油用牡丹具有油用、药用、食用多重价值,油用牡丹结籽量大,出油率高,榨出的油富含18种氨基酸,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达92%,其中人体必需的阿尔法亚麻酸含量高达49%,是橄榄油的40倍,对“三高”人员、动脉硬化人群、记忆力减退等人群有很好效用,可以说牡丹籽油是目前人类发现最健康的食用油。

  因为村里退耕还林后的荒山荒坡很多,经过实地查看挑选,王滨最终确定了村里6块荒地,面积1000亩,同时,王滨引进了运城市金牡丹种植有限公司, 但种植的前期是必须有本地政府金融机构参股合作,以降低投资风险,在此条件下,王滨找到市财政局的海信公司,希望和种植商投资种植,海信公司对油用牡丹的项目也非常认可,双方同意出资2000万种植此项目。由于运城种植商的公司不在本地注册,为方便日后合作账目往来和政策支持,双方需在本地重新注册新公司。在此期间,王滨积极向乡、县、市有关领导和各级部门多方奔走,积极办理手续,争取资金早日落地。

  油用牡丹种植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9到10月中旬,而项目对接完成达成协议后已到8月份,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完成这么大规模的种植,并且是开荒辟地的种植,其难度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是资金还未到位,财政手续上还存在很多程序,海信公司财政下拨资金的前提是运城种植商先前期投入种植,待项目种植后海信公司作经济调研后拨付资金,而种植商考虑的是如果自己大量的资金前期投入种植了,而财政资金下拨不到位,会给牡丹种植商带来巨大损失,要投一起投,双方僵持不下、寸步不让。

  四、克己奉公作贡献

  时间不等人,前期要开荒地、平整地、翻地、耕地等一系列工作。王滨深知,错过这一个月的种植期,也许就错过了牡丹一年的生长期,如果中间再有其他变节,这个好不容易落地的项目就要流产。眼看落地的项目不能开展,王滨心急如焚,他大胆地做出一个决定,举全家之力,要用家里多年来积攒准备买房的60多万元,先前期垫付在此次牡丹种植项目上来,待财政资金下拨后,随后撤出自己垫付的资金。但60多万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经济生命线,面对不断升值的房价,这笔钱可以是全家人的住房保障,即使作为投资来讲,也许今天买下,明天就能升值,但家人听了王滨的这个想法,当时就炸锅了,大家牡丹项目了解少,都以为王滨被什么传销组织洗脑了,老婆由于王滨驻村扶贫,回来的时间很少,对孩子的教育、对家庭的贡献很少,原本就存在很多怨言,这次还要把家里积攒多年准备买房的钱全部用在扶贫工作中,妻子委屈地说,结婚这么多年来还没住过新房,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作为一个男人你合格吗?你扶贫扶疯了,不想要这个家了,你一个人疯就算了,不要让全家人跟着你无家可归。听着全家人对王滨的指责,王滨有苦难言,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眼看着开工落地的项目,心想着村里迎来的发展曙光,千亩牡丹盛开将是带动村里旅游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的基础,王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坚决不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要给村里留下一片可致富的产业,王滨千方百计的和家人做工作,在最后征得家人支持后,第一时间把钱拿到了村里。

  五、苦干实干有作为

  由于村里土地大多是开矿后废渣填埋场,土质不是太好,村民种粮食收成不高,所以大多放弃,导致杂草丛生,成为荒山荒坡,从今年9月6日开工,王滨带领村民开荒辟地,争分夺秒,百人奋战在荒山荒坡上。由于村里大多是留守的老弱病残人员,王滨特向单位申请了30位年轻壮劳力,王滨本人渴了喝河里的水,累了睡在山地里,双手磨满的血泡,满身是刺的伤口,晒得黝黑的皮肤,嘴上是干裂伤口,但王滨早已习以为常。这期间,他妻子和儿子在去学校的路上被电动车撞伤都住院治疗,王滨也想抽出时间去看看母子,但每天的百人大战,如果王滨不在,将直接影响到种植项目的进度。虽然家人对王滨颇有怨言,但看着每天开出来的荒地,看着一株株牡丹苗的落地,看着70岁的老大娘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王滨看到了孔家峪的未来,即使自己受多大的气、自己出多大的力,王滨觉得都是值得的。经过大家一个多月的开荒辟地,800亩的牡丹种苗全部入土,为明年大规模的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牡丹种植公司和海信公司对王滨这种有担当的工作作风所感染,目前资金手续正在有序推进。

  六、不懈奋斗摘穷帽

  牡丹种植刚结束,本已严重透支的身体应该休整,但王滨以村为家、以干为乐,又投身到养牛项目上来,王滨积极争取外部支援,多方筹措资金100万元,用于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养牛项目,一期先建造300头现代化养牛基地,目前村里的这两个硬项目,足以能让全村人走上致富之路。

  精准脱贫驻村工作以来,王滨把村里当家来建,把村民当亲人来看,王滨用心、用情、用力去工作,真正把脱贫工作当事业来干,苦干实干,真帮实扶,只要村民能如期实现脱贫,早日走上致富道路,即使用自己的“脱皮”换来村民的“脱贫”,用王滨的“辛苦”换来人民的“幸福”,王滨也心甘情愿。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