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琦: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
2014年6月,潘晓琦在巴彦淖尔市委的号召下,被派驻到乌拉特后旗乌根高勒苏木巴音乌拉嘎查担任驻村工作队长。他在《驻村日记》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拔穷根不罢休。从到任的那一天起,潘晓琦就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把农牧民特别是贫困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工作水平
巴音乌拉嘎查分为牧业组和以种植为主的东组、西组,也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为此,民族团结十分重要。2016年,农牧民国家级蒙古族贫困户王小军,妻子敖腾花,他们唯一的女儿王佳丽罹患白血病,在看病期间,花掉了巨额医疗费。潘晓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召开了有关会议研究对策,经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大家形成方案,一是将情况汇报苏木政府,请求帮助;二是将王小军家的情况上报旗民政局、扶贫办、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以及孩子所在学校、教育局等单位寻求广泛帮助;三是撰写“伸援手、献爱心”倡议书,面向社会、特别是本嘎查、本苏木开展募捐活动。仅本嘎查120户420人募捐资金达3万元,为这个贫困家庭送去了温暖。几年来,潘晓琦帮助王小军一家发展畜牧业,购置了基础母羊99只,种公羊1只,骆驼5峰,为王小军一家盖起来了48平方米的新房;今年还购置了价值十万元的皮卡车,成为了贫困户致富的带头人。
蒙古族贫困户张秀花,左手残疾,儿子富泉身患“甲亢”没有劳动能力,丈夫巴特尔去世欠下“一屁股”债务,可谓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典型的深度贫困户。潘晓琦在驻村后,深入调研摸底后发现,张秀花吃苦耐劳、勤奋节俭,特别是有强烈的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的愿望。于是,潘晓琦把她作为了重点扶持对象,根据一户一策的原则,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脱贫方案。经过几年的同心协力,首先在祖产地基上盖起48平方米明亮的新房;帮助她享受了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生产;划拨了60只基础母羊和种公羊发展养殖;协调有关部门投入5万元打井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如今张秀花正在在致富的道路上奔走。
牢记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民
为人民服务是潘晓琦牢记的宗旨,心系贫困户是潘晓琦遵循的准则。国家级贫困户马巴图,5口人,女儿马瑞玲于2014年应届高中毕业,考上了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全家人高兴的同时,也为学费发愁,四处借钱筹措学费。潘晓琦掌握情况后,立刻帮助马巴图一家落实国家扶贫有关政策,及时发放助学资金,等到入学报到时,马瑞玲手中已经拿到41000元现金,解除了马巴图一家的后顾之忧。
潘晓琦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请来了市农业局、牧业局、农科院、农业气象局等专家学者,为村民传授相关知识,教授种植、养殖实用技术,为发展产业打下基础。先后办讲座6次,农牧民及贫困户参加200余人次,赠送图书2000余册。此外,每年为嘎查农牧民子女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办理助学资金,人均1000千元以上,还为嘎查赠送联想台式电脑1台。每到节假日,潘晓琦就会带领大家看望五保户、贫困户、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把温暖和祝福送到农牧民家中。
清正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务实
打铁还需自身硬。潘晓琦认识到,要想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从自身做起,廉洁自律。在扶贫工作中,潘晓琦手中掌握着“大权”,每年有50万元以上的扶贫经费运作,为此,潘晓琦想着要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切实精准务实。与此同时,为不断提高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自我加压,制定学习农业农村、牧业等学习计划,同时认真领会并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基本理论、基本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为农牧民服务的能力。他还引领两委班子等其他成员,坚持不懈学习。在嘎查委员换届过程中,协助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吸纳年富力强、群众威信高、工作有魄力的党员进入支委,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潘晓琦积极维护嘎查领导集体的团结,正确处理工作队与两委班子的关系,遇到事情与班子成员多商量,常常听取农牧民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不搞一言堂、嘎查扶贫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特别是农牧民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公事公办、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在他的倡导下,嘎查实行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赢得了农牧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理解和支持。
精准多策实施,奋力脱贫攻坚
在加快扶贫工作的力度上,潘晓琦正确处理扶贫“点”与“面”的关系,本着“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宗旨,科学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及计划。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兜底等强有力措施,使全嘎查所有农牧民贫困户人均收入达4000千元以上,于2017全部脱贫,彻底摘掉了巴音乌拉嘎查贫困村的帽子。
巴音乌拉嘎查地形情况特殊,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潘晓琦磨破嘴、跑断腿地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协调,最后争取到国家财政“一事一议”、水源等投资项目,为全嘎查铺设3000米的“U”型渠,打机电井5眼,配套电力设备,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问题。
国家级贫困户苏龙凤是个老光棍,在村子里是个出了名的“懒汉”,因为懒,娶不到媳妇。2017年帮助他发展羊产业,购买基础母羊30只,结果他转眼全部卖掉了。潘晓琦认识到扶贫必须先扶志,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他经常上门谈心开导,苏龙凤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2018年,重新购买了43只基础母羊,为发展养羊产业打下良好基础。截止今年,苏龙凤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以上。
潘晓琦积极发展嘎查集体经济,注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种植养殖与实用技术”相结合,“基础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四处争取资金和项目。目前,兴建种植大棚10个总亩数达30亩,500亩梭梭林种植肉苁蓉项目正在报批过程中。
苦干巧干实干,改变村容村貌
自2014年改变农村新面貌以来,潘晓琦会同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农牧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完成了道路、饮水、广播电视、网络、通讯、文化、教育、健身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工作。截止2016年5月,为46户农牧民改造了房屋院落,拆除土坯房和凉房8户640平方米,新建房屋1户40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墙体444.8米,抹水泥断块9户941.2平方米,完成工艺围栏3498米;修建村公路1.87公里,铺设红砂15000平方米,改建休闲广场640平方米,配套运动器材15套;建设小公园一处达600平方米,翻新文化活动室176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医务室50平方米,同时以创建文明村社、美丽庭院为载体,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整治农牧区公共环境卫生140000方,改变农牧区长期以来脏乱差等问题。目前,嘎查实现了通电、通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和街道硬化、医疗保险、标准化医务室、安全饮水、危房改造、便民连锁超市、高标准文化室等项目的全覆盖,嘎查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变,农牧民拍手称赞。
潘晓琦就是这样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扎根基层,时刻把精准扶贫事业和农牧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带领大家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嘎查达小康阔步前行。
会员简介:潘晓琦:1962年11月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现任民进巴彦淖尔市总支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