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宏:她17年踏遍山区 甘心为贫困孩子们和孤寡老人遮风挡雨
生活中,总有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不断上演,让我们感动,诠释了“人与人之间是友爱和谐的”这个朴素而平凡的道理。
17年来,她不求任何回报,用爱与坚守照亮了贫困孩子及孤寡老人的心,更诠释了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与真谛。
她叫周红宏,民进会员,是大连威迪亚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3下半年的一天,一位朋友的一番多年来在贫困儿童及孤寡老人资助路上的感悟,深深感动了她。
多年后,她回眸过往,感慨万千:“朋友做的事业,不正是多年来埋在我心底的梦想吗?我当时就发下心愿,要用自己的行动,将这股暖流传递下去,让它温暖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挚爱与温情!”
从此,周红宏的人生轨迹悄然发生了改变。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儿童能够走进校园,让孤寡老人能够安度幸福的晚年生活,周红宏投身到爱心助学、捐赠的活动中。
17年来,周红宏一直奔波在爱心的路上,她的足迹踏遍了庄河市木盂山小学、二道河小学、三道沟小学、22中分校,熟悉每一所学校周边的偏僻小路。
谈起她资助的孩子,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三道沟小学的小姜雪,她的父亲意外去世,妈妈再嫁,她和瞎眼奶奶相依为命,突如其来的灾难压在了一个本该是快乐成长的小女孩身上,如此贫寒的家境令周红宏震惊,这个小女孩的命运从此让她牵肠挂肚,一直关心着她的生活,关注着她的成长。
她在日记中写到“调查完资料回来的这一个月,我一直对她放不下心。村里上小学的就孩子一人,她每天从家到学校都要翻过一座大山,山上被茂密树林覆盖,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孩子早上去学校晚上放学再回家,中午自己带些干馍馍充饥,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孩子面黄肌瘦,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有城里八九岁的孩子个头高。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那来回几十里的山路,夏天有暴雨闪电的时侯,冬天有大雪封山的时候,孩子该怎么办?冬天天亮的迟又黑的早,孩子来去一个人……”。
文字并不华丽,但就是在这简单的言语中,我们读出了这位爱心人士的深情厚谊和对贫困儿童的无限牵挂。
有时她工作太忙,没有亲自去山区,她就把问候送去,把学习用品和老人的柴米油盐寄到山区里去。
周红宏记不清多少次路过那些贫穷的小村庄了。
她只要经过一个小村庄,就会下车把文具分给孩子们。这些小村庄平时很少有车辆经过,孩子们看到车会围上来,好奇地看着她。
孩子们都很害羞,不敢主动和她交谈。但总会偷偷地瞄她一下,又生怕被发现,马上就把头低下,不停地搓着小手。当她分发文具时,孩子们爱不释手,红扑扑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周红说,她一路上是感动过来的,每当看到孩子们如花的笑容,她就觉得很满足了。质朴的村民们则对周红宏送去的文具、服装、新书包、日用品纷纷表示感谢,用拥抱和微笑来表达内心的感激。
走进孤寡老人以及贫困家庭,给他们带去必要的生活用品,这也是周红坚持了十多年的善举。
“敬老、养老、爱老”本来就是中国传统美德,而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记住这些传统美德, 而且要将之付诸行动。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吸引更多的社会目光关注老年人群体,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关爱老人、尊敬老人、扶助老人”的行动当中来,共同关注老年人群体,支持老年人事业,切实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生存环境,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残疾、孤寡、贫困的老人,让辛苦忙碌了一辈子的老人们,真正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体会到“夕阳无限好”的美好展望。”周红宏如是说。
刚开始,周红宏投入到爱心助学、走进孤寡老人以及贫困家庭活动中时,每逢周末要下乡走访、发放物资,被撇在家的孩子、丈夫都有些不理解。
随着时间变化,家人们被她对爱心事业的坚持和执著打动了。
周红宏坦言自己对家人心存歉疚,17年来,很少陪丈夫孩子出去旅游过。
如今,她的家人以及同事、朋友都从“默默观望”转变为“大力支持”,她的爱心吸引了众多朋友加入,身后的爱心人士和团队也越来越多。
周红宏说,每每看到孩子和老人们灿烂的笑容,她内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增加了一分,这给了她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谈及未来,周红宏表示,
随着国家脱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的家庭条件有了好转。
她的最大心愿就是早日看到这些贫困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自己早一天“失业”,她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整理:
民进大连市文化创意综合支部主委宋大鹏
民进大连市文化创意综合支部委员孙运全
民进大连市文化创意综合支部会员葛运福